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_第6章 读懂金融真相,抓住看得见的手(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是杜甫的千古绝唱――《茅舍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公元759年暮冬,为避安史之乱,杜甫逃亡到成都。次年春季,在朋友的帮忙下,于风景娟秀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舍。墨客非常高兴,在这里前后居住4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公元761年的一个暮秋,风雨高文,屋破雨漏,杜甫长夜难眠,遂写下了这一名作。墨客得志至极,但是在诗中,仍然表示出身处窘困却心念天下百姓的胸怀。让杜甫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自伤贫苦的一句诗还是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内心的实在写照。

中国房价:有房才有家

有一种观点讲房价的上涨归结为住房的刚性需求。从马歇尔的《经济学道理》到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以及中国权威学者所编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找不到“刚性需求”这一术语。很明显,这是中国“经济学家”对当代经济学的奇特进献。刚性需求是甚么,简朴举个例子,中国将来有2亿多农夫要成为城里人,他们需求屋子,这是刚性需求。因为刚性需求的存在,中国的房价耐久必定就看涨。略微有点经济学根基知识的人都晓得,经济学里所讲的需求,不但是有效需求、实在需求,并且是在“预算束缚下”在一定时候内的需求。而我们的这些经济学家,在谈刚性需求的时候,却把经济学里关于需求的观点忘得一干二净,只讲需求,不讲住民的支出,不讲在甚么时候内的需求。

最后,美圆贬值推高了环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代价,这将通过PPI的上涨(我国的PPI从2007年10月份开端上升,到2008年2月份达6.6%,创3年新高),终究通报到中国的CPI。

经济学家提示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民以食为天,家以居为先。”住房,是一项根基的糊口需求。时至本日,住房题目仍然是中国百姓遍及体贴的一个严峻话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房产的鼎新,越来越存眷,到了街头巷尾无不群情的程度。

1978年9月,都会室第扶植集会在北京召开,鼎新开放的总设想师邓小平同道说:“处理住房题目能不能门路宽些,比方答应私家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私家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度处理质料,这方面潜力不小。”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