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商妇(晚清女首富周莹传)_第8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莹扑哧笑道:“你个丫头家懂个啥?百里人虽穷,但他热情于公益奇迹的精力,却值得我们尊敬。咱泾阳县、渭北地区和关中若多几个百里,保不准郑白渠早二十年前就修复了!”

红玉回身出了房门,周莹则瞧着桌上的纸堆忍不住苦笑起来。

百里说了一大堆,大抵是口干了,这才端起茶碗一口气喝了半碗,然后捋着胡子笑道:“我干脆再讲个故事给你听吧。”

百里热忱不减,想得未免有点过于简朴,他觉得只要周莹肯掏钱,郑白渠就能通过他的尽力,再现流水欢乐的夸姣气象,实现他为之斗争不息的夙愿。固然他对官府不抱有任何希冀,但听周莹如此讲,在未听到本身假想被反对前,他不想也不能采纳周莹的定见,以是,强颜为欢地说:“那我就等你动静吧。”

“官府靠得住吗?”百里说,“自鸦片战役至今,朝廷已败北透顶,赃官贪吏横行,买官卖官成风,置公众于水火,怕洋人如畏虎,杀百姓如拍蚊蝇,如许的朝廷官吏,你想让他拿钱为民造福,满是白日做梦!以是说,要解百姓于水火,眼下唯有自救一条路。”

百里告别走了,周莹面对一大堆写满书画满图的纸张,建议了呆。

周莹点头道:“这话也有事理,官府希冀不上,只能靠官方力量办力所能及的事了。”

本来泾阳县所处渭河北岸平原,古称渭泊,太古时乃一大湖,唯山湖通海,故含盐卤质。后大湖垂垂填淤变成桑田,其淀质为泥沙及黄壤,有水挟入者,有风扬播者。因为盐卤质久而不化,关中地区地盘含盐碱重,虽经数千年风化垦殖,土质大有好转,但到清末期间,蒲城、富平、渭南一带,仍为荒瘠之地,泾阳、三原、临潼、大荔等地,掘井取水,碱含量很大,苦而发涩,食之不甜,灌田有害。虽有泾水、冶水、清河、浊河、石川河和渭河贯穿其间,郑国渠亦久用于灌溉,但经历代战乱,沧桑剧变,渠毁水废,每遇气候枯燥,常酿为苦旱之灾。据古今汗青记录,自商周至清宣统三千余年中,有究竟可查考的灾荒竟达一百六十六次之多。此中水患十五次、蝗灾十二次、蝗兼水灾十次、蝗兼水患一次。其他一百二十七次皆为水灾,均匀每二十年有一次水灾。若以近代由明清之交算起,五百年中,水灾就有四十八次,均匀每十年一次。由此可见关中地区水灾之频繁,饥荒的凶烈了。远如明崇祯十三年,近如光绪3、四两年,因水灾百姓饿死大半,其惨状令人不忍目睹。也是以关中便有了“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的农谚传播下来。

时过半月,百里又进了安吴堡,对周莹说,他找到十几名懂行识水知地理的专家和工匠,他们愿和他一道去勘察郑白渠故道,周莹没再多问,给了他一万两银票说:“祝你老旗开得胜。”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