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罪名的士兵_第19章 建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38年立夏季,气候阴冷。这一天该当是值得大师记念的日子。这天一早,葛顺乡360名新丁冒着细细的雨丝,告别了父老乡亲,背着米袋咸菜,扛着铁锨钢钎,跟从叶首志大队长翻山越岭,走进了虎头岭,走进了完整窜改他们人生门路的第一站。

虎头岭的正面,修了一条羊肠小道,修路凿下的石块都码在向外的一侧,具有掩体的感化。沿着小道能够登上虎头洞口,这里构筑了周到的防备阵地。乡丁们晓得当场取材,工事前用石块垒起,内里用钢钎凿洞,立起粗木,上面用元竹盖顶,就像扎竹筏子一样扎好,在元竹上面铺一层厚土压实,再盖一层竹筏子,再压上一层土。乡丁们聪明无能,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也大大进步了工事的抗打击才气,让叶首志世人感慨不已。清理射界时砍倒了很多树木,乡丁们把大树用来修工事盖屋子,用小树杂木烧炭,一共烧了两百多担,说夏季取暖,春季制茶,多了还能卖钱。

第五天上午,徐长胜和邵家旺拿出了营地扶植计划,画出施工简图,要求:在三个洞口构筑防备工事,留有机枪射击阵地,能构成交叉火力,能接受八二迫击炮弹轰击。在三个洞口之间的山坡外侧,构筑20至30个单兵掩体,并清理射界。虎头洞北头出口凿出石阶路。三个洞内建伙房,西爪洞要有10个贮水缸,三个洞一次能安设400人。全数施工任务于1939年春节前结束。

傍晚时候,叶首志他们来到了虎头洞。砍掉洞口的波折荒草,暴露了有一人多高的洞口,内里黑乎乎的甚么一看不见。队员们砍了几根柴棒,绑上村民们叫做“松明子”的松树油脂结疤,点着火,滋拉滋拉地燃起来,倒还亮堂。他们举着火把,谨慎翼翼地走了出来,细心检察起来。洞口内里不大,阵势逐步举高,拐了个弯,内里的洞体俄然变得宽广起来,有好几间屋子那么大,空中平整枯燥。走到头,呈现了两条岔道,别离通向一大一小两个洞体,互不相连。再顺着大洞向里走,洞壁上面有个积水潭,有八仙桌面大小,潭水很清,用火把照着看下去,深不见底。邵家旺尝了一口,点点头说:跟内里山溪一样。潭水溢出,顺着山壁向后流去。大师持续前行,走到绝顶又是一个半人高的洞口,洞外是一个陡坡,一向通到谷底。

下午召开集会,大师同意扶植计划。叶首志弥补一条:开垦谷地,挖出引沟渠,抢种冬小麦。大师说好。卖力后勤保障的刘贤臣汇报说:已经备好100套铁锹、镢头、钢钎、竹筐、扁担;采购了400套冬衣棉被,800双鞋,400副碗筷;遵循每人每天耗损3斤粮食计算,已经备好60担大米,能支撑5天;备好400斤猪肉,每人每天能吃到2两肉。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