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鸟的传说之一宿命_34 洛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想起张大娘想让我嫁入周家,与阿丑互为妯娌,相互照顾的事,心下戚戚――不幸天下父母心。不过女皇的父母心,也太夸大了一些。她对于出身的看重,是否跟她本身出身豪门,暮年曾被长孙无忌等陇西贵族诽谤有关呢?

在官方百姓的嘴里,做天子是享大福的事,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想跟谁睡就跟谁睡,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想杀谁就杀谁,想捧谁就捧谁,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能晓得他们有多少烦恼,要费多少心机才气保住那至尊的职位!

到了洛阳城南城景兴寺的时候,我们一行三人都成了泥人,又累又乏,被仆人安排在后院客房洗漱歇息。

以是武氏为女皇的期间,武周帝国的都城不在长安,在洛阳。

山间河边另有和外埠来往的门路,为了节制如许的门路,连续建置呼应的关隘,因此就有了东函谷、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还添上陇关。关中的称呼由此得来。有了这些江山和关隘,长安作为都城更会感到安然。

以是当时大唐王朝的政治中间在长安,而经济中间,则在地处平原地带的陪都洛阳。

洛水两岸,劳繁忙碌都在卸货装货,一片繁忙气象。洛水上有四桥,将南城北城连成一体。我们劈面,就是一座桥,桥上车来人往好不热烈。

静慈徒弟一起以来一向吃我配的药,除了感到疲惫,倒没有抱病。她年纪大了,一到洛阳便闭关涵养,只令慧明徒弟带了我去拜见主持,陈述前情,请主持徒弟为我设法举荐朱紫。

当然,这都是我厥后的猜想。彼时彼刻,我对这些一无所知,只感慨天家的繁华和场面,不是我们这些升斗小民能够设想和对比的。

我半信半疑。或许狄相确切是个清官明官,可他毕竟是个高居庙堂之上的男人,可否了解女人的痛苦?毕竟母亲杀夫是实,那些男人们感同身受,如果大周朝有凌迟之刑,没准他们都巴不得将母亲千刀万剐以示天下妇人,以效儆优呢。

但是易守难攻的处所多是交通不便的处所。把都城放在长安,安然是安然了,经济生长却遭到限定。就拿蜀地四川来讲,盆地以内阵势平坦,地盘肥饶,气候潮湿,物产丰富,蜀地之于长安,直线间隔并不悠远,但是蜀道之难难于上彼苍,四川的丝绸大米要运到长安,吃力人力物力,所今后代的玄宗朝会“有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

慧明徒弟吃一口面条,让着我说:“快吃,饿坏了吧?这面条好香。”

第三个迁都的来由应当是,耐久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周折,朝廷破钞过大,公文通报,官员过路之处,百姓支出甚多,乃至朝廷持续几年给沿路百姓免税。为了节流开支,完整迁都也是有好处的。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