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_工作是不能用钞票算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两位拼杀多年的创业家们在1个亿面前,关于事情的代价观完整崩溃:我们干这么多年,都比不过两次拆迁,那么我们这么多年斗争到底为了甚么?我们又用甚么体例来教诲我们的孩子呢?

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我的一个同窗:

晓说一开端来深圳,伉俪两小我甚么都没有,住在一家接待所的露台的铁皮屋内里。他们开端尽力赢利,并且钱来得也很顺利。“车子从桑塔纳换成了丰田,又从丰田换成了凌志。”她说,“但是我们内心没有甚么感受,就仿佛你说的一样,老是感受内心空荡荡的。”

第一个故事是我听返来的:

我在辅仁机场看到了一辆黄色的的士车,车的前面玻璃上写了一行字:“I can speak English”我感觉很风趣,因而走畴昔和司机扳话:“喂,徒弟你会说英语啊?”司机大哥转过甚对我说:“Speak English to me,Please”我完整被这个当真的司机吸引了。“Ok”我笑着上了他的车,开端用英语扳谈起来。

每当有老外猎奇地问,你如何晓得这么多?他就很淡定地答复,我们中国司机都如许,我是最烂的一个!

黄教员在讲完这个故事今后说:你们必然要记得,有一些人不消社会心义的胜利,也能很好地走完职业的统统阶段,在浅显的职位上面活出本身生命的意义。

我筹办奉告你三个故事,它们都是关于事情与钱的故事。

有两口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端创业,做火腿肠买卖。当时民营企业方才起步,全中国做火腿肠的没有几个,火腿肠的发卖主如果靠渠道。两口儿斗争好几年,从本地当局手里以5万一亩的代价,用150万买了30亩地,盖起来第一个厂子,过了几年,厂子的效益还好,因而他们花了3万买了第二片地60亩。

最后一个故事来自台湾的黄素菲教员的课。在她的课上,她讲过一个台湾的士司机的故事:

正在为这个忧愁的时候,传来一个好动静!本地当局要拆迁,要收回这30亩地,给他们30万,这对于两口儿是个大福音:有了这笔钱,他们能够好好运营他们另一个厂子,打个标致的翻身仗了!就在这两口儿拿着钱想着如何把买卖做好的时候,又接到告诉,那片地也别干了,再给你们60万!

晓非常震惊,这一跪,让晓第一次晓得了本身这5元钱的分量――5元对她来讲,或许只是一件顺手买回的衣服,但是对于一个病人,那是一条命的但愿。

厥后晓信佛了,开端成心识地布施。“也不晓得为甚么要给,就是感觉我不缺钱,就给人家一点。”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妇幼保健院的一个孩子得了心血管疾病,急需钱用。当时没有甚么特别设法,只是但愿去行积德,因而拿着5元钱就去了。在病房她见到了孩子的姥姥,把5元往人家手里一塞就要走。但是这个时候,孩子的姥姥“扑通”一下给她跪下了。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