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1978_第十六章 冬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柴是个重活,断断续续要干一冬,夏天是不能打柴的,以是夏季打的柴要能够用到下一个夏季才行,而夏季要烧炕闷火,又特别费柴,特别是劈柴。

把灶下重新烧上火,让炕热起来,然后开端做早餐。这时候乡村还是一天两顿饭。苞米面饽饽,放点汤,拌点咸菜,简简朴单。等小哥俩起来洗了脸,吃过早餐,姥爷就出去了,姥姥就到西屋拿了大铝盆出来,先在灶台上泡了一盆的苞米。这是要做酸汤子面,要把苞米泡发,就是发酵,灶台上暖,发的快。

柴火打返来后,细柴要垛起来,整整齐齐的码起来像屋子那么高,再在上面用高梁杆苞米杆啥的做成屋顶,就不怕雨淋了。劈材则是堆到院子里,随烧随劈,普通劈一次能烧个几天。

小队里每一家都有一片山是公用来打柴火的,夏季的时候,一家人扛着斧子带着锯和麻绳,浩浩大荡的上山打柴,小孩子被大人用麻绳绑在腰上拴着,怕孩子掉进雪坑里。

算了,还是尽管吃吧。

磨了大半天,一盆泡好的苞米才磨完。姥爷去队里送驴,姥姥就在家里加工。把磨好的苞米汁搅拌沉淀一下,把浮在上层的粗渣带皮的部分舀出来,留下底层的邃密部分,装进一个袋子里压上石头沥水,等水去的差未几了,把内里的湿苞米粉拿出来,加一点白面,揉成一个个巴掌大的面团,锅里烧开水,把揉好的面团一个一个放出来烫,烫到表层一厘米熟透了捞出来,凉一下持续揉,面团就不像刚开端那样疏松了,大要也有了光芒,把面团一个一个码好,就是酸汤子面了。放到一边,吃的时候拿一团出来用就好。

泡个五六天,能闻到淡淡的酸味了,换水,便能够上磨了。

夏季里也有活,打柴火(柴禾),打猎,放树,这都是夏季的活。

至于在院子里扣个匾筐,用一根长绳索拴截木棍支起道裂缝,在匾筐上面洒些谷子,静候小鸟的到来,这就纯粹是小孩子玩的把戏了,大人是不会这么捉鸟的。这么捉来的都是麻雀,没甚么肉,不过这个年代麻雀是被叫鸟灾的,铺天盖地的多,夏季就这么扣个匾筐洒几把谷子,一天下来捉个五六十只都被别的小孩笑话,村里最高记载是一个夏季扣了三千多只。

东北的夏季就是一个天然大冰箱,甚么东西放在那天然就冻上了,保鲜结果一级棒。

柴分细柴和劈柴,细柴就是灌木和其他不成材的树棵,用镰刀从地表根部堵截,码整齐后用一种山藤捆成捆,这是个技术活,光有力量还不可,灌木都有成人大拇指粗,要一刀堵截,可不是只靠蛮力。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