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把枪_第四十三章 鸠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除非周遇吉给他说了甚么,不然姓张的没需求和我们过不去。”

这位寺人

“熊千户,宁武关现在的守将是哪个?容得下我们么?”

朱聿键听了这话,回身对等待已久的王鑫沛道:

半个时候后,宁武关大门让开一条裂缝,一个身材肥硕,面白不必的男人在两位甲兵保护下,破钞了些力量,才从门缝中挤了出来。

正在说话之间,只闻声城头呈现一个身披红色大氅,身材极其魁伟的武将,细心看时,还能瞥见他手上拎着一个葫芦。

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地点地。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补葺。关城雄踞于恒山余脉的华盖山之上,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2千米,开东、西、南三门。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增修以后,关城四周约2千米,基宽15米,顶宽7.5米,墙高约10米,城东、西、南三面开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9年),由巡抚魏绅主持,拓广关城,周长3500多米,加辟北门,建飞楼于其上,起名为镇朔城,南北较狭,东西为长,关城周长七里呈长方形,城墙高大坚毅,四周炮台、敌楼星罗棋布。到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关城又被扩大为四周约3.5千米。城墙增高了1.5米,并加开了北门,不过这时的城墙仍为黄土夯筑,砖城墙是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包砌的。万积年间,在全数用青砖包砌城墙的同时,还修建了东西2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构筑了一座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关城不但与内长城相连,并且在城北还构筑了一条长达二十千米的边墙。宁武距凤凰山之北,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奇异地飞走。但见城池如同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长的两堡仿佛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可谓凤凰的心脏,令人产生美好的遐想。万历末年,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加坚毅雄浑。

和朱由检预感一样,扼守代州的大同副总兵周遇吉略微抵当便放弃城池,一起向北逃去,他的目标,恰是旧部扼守的宁武关。

当时为了抵抗蒙古的打击,在北方不竭设险置关、构筑防地,构成了外边与内边。而内边者,就是指起山西偏关县,经神池、宁武、代县、朔县、河北蔚县等地,抵河北延庆县的外线长城,蜿蜒1000多千米。在这条防地上,创关设堡,驻守军队。在河北境内者,沿线设紫荆、倒马、居庸三关,称为内三关。在山西境内,设偏头、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外三关当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而宁武介二关当中,控扼内边之首,情势尤其首要。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能够卫雁门,西能够援偏关,北能够应云朔,盖天时失势。”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