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初唐_第62章 永宁县的丰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是秋收时节,李夫子那边也要收田,就给孩子们放了假。

肇事的只是几个气不过的庄稼汉,很快就被衙役镇/压,可事情还是没瞒住,主谋官吏都遭到了严惩。

在斑斓的、和顺的月色衬托下,苟超也有了报告的兴趣,就把整段京剧的剧情如同讲故事普通,给白山子讲了个大抵。

而张小四之前押送的粮食属处所军府体系,不归司民官统领。

石河子秋收比县里其他处所晚了几天,苟超这才收了两亩粟米。

即亩产还没有寻长年份高,可粮食总量以及单位户产竟增加了。

县丞闻言,也拥戴道:

“还是明府有魄力,若非明府当机立断,县里哪会有此收成。”

当然是――

特别位于当今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的地盘,因为大量农夫避祸,好些州县乃至仍需朝廷施助。

因为泥土墒情较低,夏季雨水又少,田间办理跟不上,亩产低的超出了苟超的设想。

像永宁县这类灾情较轻的北方州县,朝廷不希冀处所当局能进献点粮食,但也有力从常平仓划拨布施粮。处所灾情就由本地父母官打理,朝廷加派官员巡查。

再就是这回没听兄长让他家去歇息的话,直接就进田换了浑身如淋雨普通大汗淋漓的张屠收起了粟米。

郑县令来后,各部吏员俱是重新拔取,固然还是些地头蛇,可一时半会儿还不敢乱伸手。

白山子早就有些受不住了,比起做这农活,早些年练武受获咎的确不值一提。

自此以后还常常用本地话背些记不全的古诗词,权当是本身做活时的调剂。

“下县,中下县,吾不过是从七品下到从从七品上,总归脱不掉个‘从’字。”

来岁如果年景不错,务必得寻些其他粮食来种,这小米的产量委实太低了……

“小时候,我们村里来了个游方羽士,在村里的破茅舍住了一阵,我总去他那听曲。”

乃至于厥后再唱本来非常熟谙的歌谣,都能做到无缝切换了。

“大郎――”

这题目白山子早就想问了,先不说曲子的内容讹夺百出,就那些他经常歌地美好小调,也不是平常庄户听获得的。

贞观三年秋,遭到持续两年大旱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北的州县,粮食产量还是很低。

《双投唐》又称《断密涧》,全剧有十几场,唱词浩繁,又加念白、过场,苟超那里记得那很多。

但,本年的永宁县必定会成为北方州县的一朵奇葩。

大唐东西二京人丁超十过百万,每日耗粮乃是天文数字,幸亏有大运河从南边运来大量粮食,以解缺粮危急。

不过村里人倒是满心欢畅的,大灾年份,能有个收成绩不错了,何况本年换了新犁,多种了好多地步。

苟超看着白山子戴了草帽仍然被晒得通红的俊脸,以及那越越来慢的身形,内心有些过意不去,便找了个借口,让他归去歇会。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