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御史台,洪武十三年改成督察院,有摆布御史、摆布副都御使、摆布佥都御使等官。又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都御使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十三道监察御史的职责是“察纠表里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查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查光禄,巡查仓场,巡查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外巡按,清军,提督黉舍,茶马,巡漕,巡关,攒运,印马,屯田。师行则监军纪功”。巡按称为“代天子巡狩”。官虽不高(正七品),出外巡查时权力却很大。设通政使司,有通政使、摆布通政、摆布参议等官,掌管“表里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明清两代除都城、陪都地点地府长官仍称尹外,普通都称知府。没体例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之文散阶有四十二阶,以历考为差:
行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有按察使一人及副使、佥事等官。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设总督、总理、巡抚。此三官于明朝均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所辖地区亦不分歧。为ō yā派出之之大员,非处所官员。明中叶后,巡抚渐成行费究竟长官。与巡按合称为“二台”,各行省之“三司”反受其管束。
明朝除宗室外,文武官的册封分为公、侯、伯三级,册封上各加地名为封号,只要岁禄,并非实际的封邑。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简介
明朝中枢设六部。吏部有尚书一人,摆布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文选、验封、稽勋、考功),每司各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等官。吏部权柄特重,为六部之首。户部有尚书一人,摆布侍郎各一人,下设十三清吏司(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户部另有一些直辖机构,如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广盈库、军储仓等。礼部有尚书一人,摆布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仪制、祀祭、主客、ī膳),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铸印局等。兵部有尚书一人,摆布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会文馆等机构。刑部有尚书一人,摆布侍郎各一人,下设十三清吏司(分司同户部)。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工部有尚书一人,摆布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宝源局、军火局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