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碍,我不过是来逛逛罢了。”中年人走入楼阁,却成心绕开了堂中。
北里这类处所,算得上当代最大的文娱场合,姑苏城也有,但远不及首府杭州这般繁华,歌舞,戏曲,杂技,吃的,喝的,玩的,彻夜达旦,目炫狼籍。
宋澈誊写作罢,却并未落款盖印,这是誊写得来,他实在不配。将画纸卷好,他折返案桌,递给了孔先生:“劳烦先生帮我挂一挂,要正对大门口,让人一出去便能瞧见。”
中年人瞧着壁上书画,在楼底转了一圈儿,点头有些绝望,“都说江南多才子,本日一见,却不过如此。”
宋澈鉴戒《岳阳楼记》,为此阁写了篇《临江阁序》。
“老爷,您为何眼中含泪?”黑衣青年迷惑。
黑衣青年青声道:“杭州一小隅,赶不上东都。”
黑衣青年应了声是,快步冲出临江阁。
宋澈眉头一皱,反问:“莫非非得是穿儒袍,持纸扇,戴簪花的才气有好文章?”
众看客中,唯有中年人豪情至深。
“能做赋此序者绝非俗人,世轲,你从速追出去寻,寻到了务必将他请来见我!”中年人慎重叮咛。
众儒士都在扣问此序出处。
黑夜未至,华灯初上。半霞晚余晖,灯火阑珊时,西湖边上的北里瓦舍已开张大吉!
他当然不是甚么文人雅士了,只不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梁又非常规朝代,没有李杜三苏,鉴戒一番,题目不大。
“高大人——”
孔先生满头雾水,“我也不知啊,只记得那人二十好几,穿了身儿斑斓云袍,翡翠玉带,看起来不像读书人,更似个大族公子,他说本身在本地,哦……对了,他另有两个老婆,长得可标致了,刚走不敷两刻钟!”
这时,沈文君与周雅昭也赏够了风景下楼来,宋澈不肯太惹人谛视,随即便分开了临江阁。
“嗯?”中年人一个眼神,便叫黑衣青年止了声。
宋澈左手搂着沈文君,右手挽着周雅昭,废了吃奶劲儿才从人群中挤到前排。
孔先生笑道:“如果如此,公子将获得赏银百两,并受邀入临安府做首席幕僚,再者,您的赋序与名号将刻在碑文上,随临江阁一起千古传播。”
闹市里人多手杂,沈文君与周雅昭专门换上了男儿装,将荷包塞揣进怀里,如许便不怕遭扒窃与揩油了。
“你们要演出甚么呀?”沈文君期盼问道。
“铛铛当……”
“再看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辈读书人,该当如此!”
宋澈说道:“我并非本地人,本日玩耍至此,观此阁楼巍峨宏伟,又见文人骚客抢先提序,是以便想来试一试。”
宋澈说道:“那是天然。”
“这位公子有些面熟啊。”孔先生盯着银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