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相_第24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俞咨皋:“革员在逃送的过程,如果出了不测,如何办?”

王安只好回道:“我和李大人几次商讨了,通倭是大案,知府大人要公判,是对百姓卖力,对朝廷卖力,我们理应尽力共同。以是,下官觉得,先派些衙役将几个革员压往知府衙门,再将之前作证的证人都喊来,我们明日一早解缆,争夺在三日内赶到知府衙门。俞大人觉得呢?”

李孝先的眼中闪出了光,定定地望着俞咨皋:“卑职是谭大人的部属,此去知府衙门,必定要先拜访谭大人,后续的一应路程,皆由谭大人安排,若无安排,便住在知府衙门。”

王安望向了李孝先。

俞咨皋眼睛动了动,猛地抬开端,“你是说……”

李孝先有些难堪,固然晓得这是真相,但劈面挑出来,未免有些不近情面。

思补斋里又是死一样的沉寂,院外的蝉鸣又清脆了起来。

俞咨皋忽地站了起来,“那你如何不早说?”

李孝先站了起来,行动有些沉重,走到于可远的案前,将空着的茶碗满上,“可有其他体例?”

俞咨皋将红帖放在大案上,“正在门外候着。”

李孝先俄然想到了于可远刚才赠本身的那两首诗词。

可惜,他并未真正体味于可远借诗的意义。

李孝先却闭着眼冷冷坐在那边。

三人都望着俞占鳌,俞占鳌径直走到俞咨皋面前,从衣衿里取出那张红帖:“部属幸不辱命,已将于可远安然带回东阿,来向大人复命。”

“李大人请起。”俞咨皋赶紧走过来,将李孝先搀了起来,“你若不明志,我不会帮你。现在帮你,讲实话,也只是为了这桩要案。”

于可远一惊,赶紧起家,朝着李孝先恭敬一拜:“请恕草民不敬之罪,大人此心此德,日月可表,江山可鉴,草民借刘禹锡的一首诗赠大人吧。”

“既然都开诚布公到这个程度,我也不瞒你,于可远是胡部堂看重的人。你此次来,不过是想表白态度,和那些奸臣决死斗争,在身后为家人争些退路。我虽不能救你性命,但你家人的安危,我还是能顾及的。”俞咨皋又望向俞白,“你领我的红帖,立即去济州府,到都批示使衙门集结三百官兵,返来东阿,把守好县衙诸位大人的家眷,没我的号令,不管是谁,都不能将他们带走。”

“李大人此次来,应当不止是为押送革员吧?”

李孝先终究说话了,眼睛却还闭着,“能够。”

“喊他出去。”

“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也有一言,可表大人志向:况将军无古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新任知府谭云贺要公判东阿的通倭案件,你们甚么时候解缆?”俞咨皋将看完的函件往大案上一放。

李孝先有些六神无主。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