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个县令,你让我监国?!_第二十六章 似曾相识客归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全部步队立即调转方向,向着朱家祖地而去。

跟着朱元璋的憧憬,祖地越来越近,转过一片树林,祖地的风采完整展现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仿佛闻到了一股非常鲜香的味道,这味道几近不输真定县的鱼子酱,可此地距真定县已经有必然间隔,哪能闻到那么远飘过来的味道。

另有……

不管是淮西一党还是浙东个人,都纷繁脱手,不断的搅动朝中局势。

近似于酒坊、印坊、 布坊之类的作坊是坊遍及街上。

想到这儿,朱元璋决定为那些小时候帮忙过他的乡邻们做点甚么。

特别让朱元璋感到不测的是,他们全部商队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呈现,但是庄子里的人仿佛没有感到甚么不测,看来常日里到此处经商的人应当很多。

朱元璋的影象中,他没有在小时候就被饿死,这条小沧河功不成没。夏天的时候、他和家中兄弟常常来这边捉鱼。

看来真定县之行不止给本身供应了很多管理朝政的经历,还为本身留下了很多美食影象。

想到这些,毛骧顺着朱元璋的视野,往朱家庄地点的方向看去,仿佛也猜到了朱元璋心中所想,忍不住出口安抚了一句。

也恰是因为当时候穷的活不下去,才有了厥后的造反。也才有了现在的大明王朝,朱元璋不由得感慨世事弄人。

“ 这是小沧河吧?”

此人固然有些投机取巧,但也算是有才学之辈,如果没有其他污点倒也算是一个可用之才。

看着昌隆的祖地朱元璋兴之所至,下了马车信步住在街道上,身边的侍卫也都假装贩子分分开来。

大抵他们也已经收到了,朱元璋即将返回朝中的动静,在这最后的紧急关头。

不断的加强本身的气力、打压敌手,以便为将来在朝堂中的斗争,增加一分胜算。

远远的朱元璋就看到一座山岳,影象中那座山的山脚下就是,他们朱家的祖地地点。

刚要感慨几句,却被面前的一幕打脸。

对了。还要把祖地的路都修一修,朱元璋记得,朱迪曾经说过:“要想富,先修路。”

当时候,徐达,常遇春等人,还是和他穿一条裤子的小火伴,世人也就是在阿谁时候结下深厚的友情。

“是,陛下好记性。”

一旁的毛骧也有这类发觉,刚要开口。

“有些人还真的是只能共磨难,没法同繁华。”

影象中,小时候的朱家比较穷,家里的孩子又比较多。

进了祖地今后,朱元璋更是不测,这里的范围不小、房舍牌坊也非常繁华。

走着走着,朱元璋感遭到有些不对劲。脚步越来越慢,尽力在脑海中搜索者这类感受是从何而来。

面前的气象固然让朱元璋非常不测,但心中却越来越欣喜。

到底是哪位官员如此经心极力的为他的祖地扶植这些。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