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个县令,你让我监国?!_第五十章 步步紧逼的胡惟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了,既然事情说清楚了,杨知府也不必持续跪着了,你们快快将其搀起来,松去枷锁。”

这些人更加的感觉杨幼文这个家伙胆量够大,心机周到。

“杨大人未雨绸缪,非常优良啊。”

朱元璋的语气,已经没有方才那么冷厉,取而代之的是不解和疑问。

朝堂上的很多官员,越想感觉公道,以为这就是本相。

“没错啊,百姓有杨大人如许的父母官,的确是三世修来的福报啊。”

固然杨幼文的做法获得了朱元璋的认同,但他还是不解。

别的徐州歉收这件事,就算没有及时上报朝廷也算不得甚么大事,毕竟这是他本身的政绩,别人也不好说甚么。

揣摩了一番,仿佛杨幼文只能算是有过而非有罪,所作之事也算得上是用心良苦。

说到这里杨幼文笑了笑:“陛下,那些粮商在收粮的时候,都会大力压价,市场上三钱银子一石的粮食,在秋收的时候,常常要被粮商压到一钱银子。”

听到杨幼文的报告,朱元璋的肝火立即转移到那些粮商身上。

“此举也为府衙和部属的各个县衙增加了很多收益,有了这些财帛,差遣吏员衙役更加便利,并且也能减少衙役们对于百姓的剥削。”

朱元璋听到杨幼文的答复,内心说不上是甚么滋味,说他贪污吧、粮食分毫没动,说他不是贪污,但却擅自收取藏匿粮食。

“回陛下,臣此举乃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百姓一年到头,就指着这些粮食卖些银子,好为家中添置家什,只能忍耐那些粮商的剥削。”

“乃至另有处所,粮商伙同贼匪将那些不卖粮百姓家的粮食盗取,乃至烧毁。”

“是。”

或者换个说法,这件事是两边的信息不对称,并且两边之间还没有相同,导致的成果。

现在看来杨幼文的贪污之事倒不存在,杨幼文这边的独一题目,就是没有就爱你过歉收之事上报朝廷。

不过有胆量让天子去查验,说不定仓里真的有粮食,大抵是临时找人借来充数的,为的就是度过此次危急。

站在杨幼文身边的两个侍卫,听到朱元璋的号令,立即给杨幼文去了枷锁后将其搀扶了起来。

毕竟将那么多的粮食藏匿不报,谁都会觉得是为了满足私欲,但这个杨幼文倒是为了囤积。

“这点做得好,做的很好。”

“如许也能减少百姓来往驰驱,乃至被粮商欺诈,压价的事情产生。”

眼看着这个违逆他的人就要被斩首,现在却来了个大转折,直接成了有功之人。

杨幼订婚了定神,一边回想一边报告起,如何操纵这些事情的过程。

那些处所的州县衙门中人都在饿肚子,更别提出钱收买粮食,朝廷的布施也是杯水车薪,这此中另有人高低其手贪污赈灾粮,真是可爱。

朱元璋听后冷静点头,这么做不管是对于官府还是百姓,都算得上是分身其美了。如果大明不是现在如许百废待兴,他也想将这体例推行到其他郡县。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