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_第13章 将谁与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年王宁拿着玉佩帮常森和常遇春父子相认,由此成为常遇春的亲兵,平步青云,小小年纪屡立军功,封了百户。厥后常遇春和徐达将北征军兵分两路,追击逃窜的元顺帝,她也由此和王宁分开了。

这份尊荣,可见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独一无二的职位。

他是朱元璋最正视的名将,为此结为后代亲家,为太子朱标求娶了常遇春的长女常氏为太子妃,这意味着将来朱明江山的统治者,永久都有着常遇春的血缘。

洪武帝带着群臣另有儿孙们亲身在三庙门祭台驱逐,常遇春的宗子常茂已经得了父亲恩荫,封了郑国公,身边站着二弟常升。

那王宁的前程会如何?身为常遇春身边倚重的百户,没有庇护好常元帅,会不会被多疑暴躁的洪武帝迁怒?会不会被怯懦怕事的常森抱怨?

宰相李善长大声念着洪武帝亲手撰写的祭文,先是大抵回想常遇春的各种功劳,然后悲叹:

洪武帝哀思欲绝,他向来勤奋,御书房乃至彻夜灯火不熄,但是这一次却罢朝三日举哀,为常遇春停止了昌大的国葬,追封他为开平王,配享太庙。

将谁与谋,此时太子妃常氏也几次默念着这四个字,回想刚才朱标和吕氏冰帕传情的景象,目光冰冷幽怨。

“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

常氏不像吕氏饱读诗书,晓得古今,但也晓得一个不能登上皇位的嫡宗子将会晤临甚么样的了局。

一半是哭父亲,一半是哭她本身。

此时受辱,吕氏一副泫然欲泣的神采,“刚好”被刚在祭台上放下棺材的朱标瞥见了。

太子妃常氏跪在屏风前面哭泣不止,她小腹微凸,洗净铅华,神采惨白,还长了怀胎斑,太子侧妃吕氏在一旁跪着,低声安抚常氏,“太子妃节哀,您怀有身孕,莫要哀思过分,伤了胎气。”

抬棺材的一共有八个年青人,王宁站在最前面。最前面的是太子朱标,朱标在棺材左边,而右边的人姚妙仪也很熟谙,恰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魏国公世子徐辉祖。

常遇春和魏国公徐达一样,都是朱元璋的凤阳老乡,少年期间就跟随其摆布,为将以后从无败绩,是名符实在的常胜将军。这实在可贵,须知连功劳最高的徐达都打过败仗。

朱标身后是四皇子朱棣,而站在徐辉祖身后的小将军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

而常氏只生了皇长孙朱雄英,好轻易再有了身孕,太医说看胎像八成是个儿子,常氏欣喜万分,可惜乐极生悲,还没欢畅多久,就传来了父亲的凶信。

一起出世入死,闯过多少难关,联袂灭掉元朝,建立千秋功业,青史留名。

“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

常遇春兵马平生,从无败绩,却被小儿子气得束手无策,每当王宁建功,他就会把儿子常森骂一顿。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