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_第五十四章 信誓旦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据臣所知,若非陛下,大唐已非大唐,已为韦后所窃;若非陛下,承平公主不会伏法;若非陛下,则无开元乱世;若无陛下,大唐不会如眼下这般强大;若非陛下,大唐四境不会安宁,后突厥、契丹、高丽、吐谷浑残部不会灭亡;若非陛下……”李昌国一口气说了很多李隆基的功业。

李昌国眉头紧拧着,正在深思。

不但李隆基欢乐,就是群臣也是不住点头,不住拥戴李昌国的话,更有大臣不时赞美一句几句。

开元年间,是李隆基人生的顶峰,当时节的李隆基勤于政事,为管理唐朝而呕心沥血,把唐朝打造得花团锦簇。可惜的是,跟着时候的流逝,李隆基开端满足了,厌政了,不再勤于政事,而是耽于吃苦,这才有杨贵妃得宠之事,才有杨氏之祸产生。

让李隆基象开元年间那般勤于政事,这是无数人的胡想,倒是不成得。在李隆基懒惰之初,很多大臣进谏,要李隆基勤政,倒是没用。到厥后,大臣也就接管了李隆基耽于吃苦的究竟,很少有人进谏了。

李隆基当太子期间,承平公主想废掉他,独揽大政,象她的母亲武则天那样当女皇。倒是没有推测李隆基先动手为强,把承平公主给杀了。

“李昌国,你说呢?”李隆基点名了。

“……功是功,过是过,一分错需非常功来弥补。”李昌国打量着李隆基,调子转高道:“陛下如果能勤于政事,如同开元之初那般,大唐必定更加强大。”

姚崇、宋璟二人被称为唐朝贤相,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杨思勖本是寺人,却精通兵法,是一员良将,为李隆基重用,他安定了梅玄成之乱,为唐朝立下赫赫武功。

公然,李隆基的紧拧的眉头有所松动,道:“李昌国,你是在为朕开解。但是,你晓得吗?这事对于朕来讲,是奇耻大辱。朕自即位以来,举贤任能,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王毛仲、杨思勖……这些贤臣良将为朕重用,就从未有不对误。唯有这杨氏满门,朕走眼了,是朕瞎了眼,把恶人当好人,把歼贼当忠臣,你说,你说,朕能不丢脸么?朕这脸丢大了。”

李隆基当政数十年,他的功业非常鼎盛,为先人赞美,李昌国每说一件,他的神采就多一分欢乐。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李隆基必定会成为中国汗青上的一代圣君。

这是真的想弥补,要不然的话,李隆基断不会如此冲动,李昌国看在眼里,大是欣喜,不慌不忙,道:“陛下若要弥补,臣倒是有一策。”

杨氏为祸之烈,千古罕见,要规复隽誉谈何轻易。听了李隆基的问话,群臣个个闭嘴,谁也不敢说话,恐怕说错了话,惹得李隆基不欢畅,肇事上身。

这恰是群臣心中所想,无不是打量着李隆基,非常严峻,恐怕他不承诺似的。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