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_第三十章:随意用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间修真,诸法脉传承比方血脉传承,众生族类血脉有断绝处,法脉传承亦复如是,而众生族类递传很久,未曾断绝,众圣法脉,亦复如是,人间传法,乃有二类,一则有为,二则有为,有为有作,有为清净,二种法者,为二种根器所立,所谓有为人,所谓有为人。

此中和之弦,何故得之?比方虚空中有民风充塞,民风止时,知为虚空,民风流转,知是风动,虚空当中,不自生风,阴阳气转,地火水风,四气流转,乃有风生,是故风有寒热,亦有流风、轻风、暴风之分类。

对应修学,各依宿缘,至于现在,修学呼应与否,呼应几分,亦大家自缘行动,随缘而修,非大家皆能对应修真,或身心根器居有为三品,而缘法系有为三品,如是对应而修,则难成绩,而缘系如此,随缘而修,道缘自深,至于将来,必得呼应,其他诸根器修法者,亦复如是,是故交间修真者无量,得道者寥寥,非诸法有不对,亦非修士不对,缘法不呼应,不能成诸法,另有缘法对应,根品不呼应,虽得法,而修不能成绩,另有根品呼应,而缘法不成熟,虽苦修,亦不能成绩。

有为之人,难学有为之法,是故教习有为观想,制住心猿意马,然后有为归住有为,比方摆荡之水,至于安静,有为之人,身心清净,若学修观想有为诸法,比方摇静水使之动,而后复修法使之温馨,如是法、人,是为不相对,非呼应缘,如是修者,是盲修也。

何故言众生之情哉?当知,众生之情,非论人、天、牲口,乃至无形无形众生,统统诸情,其根无别,众生天下,共业感生其国,乃生其族,复有其身,因而教养,乃生知识,所学所想,便动本情,以其本情,感生身情,众生迷身,以思念为心,名为表情。

若夫观于身心天下,身心人间,得其和者,同六合之性,共太虚之情,世人各以其身心,发乎念想思虑,若涵养得和,皆成品德,圣性日月,光彩明耀,念昔诸圣皆以此得归无所,而怯心者则恐失欲我,不敢修德归真,众怯者当思念,日月光亮,无量普照,日月光下,乃有华毫,光彩之毫,何止亿万,所谓瑕不掩瑜,华毫彩色,岂遮日月大明哉?

而初修者,不明禅定真要,是故常当修持四禅八定为引,引入菩提门路,厥后各种禅定,乃为大禅定境地,各种人间有、人间无之禅定境地,皆当得入,而学四禅八定者,当须谨慎,不成堕入禅支相中,有相知有,无相知无,有无皆忘,名为真禅,忆忘如一,名为安闲,行深禅定,聪明乃生,若测禅支,当有其尽,若测禅慧,其量多么?

所谓形神安止,即名静定境地,亦名三昧境地,此是修真之士所用言语,若人不学知识而善涵养,此中统统境地,皆当自俱,所谓粗细境地不同,亦当了然,纤毫之差,亦当明尽,起修之行,渐次促进,常当回看,乃能够自正修行,若不回看初行之路,必不能于将来正行正入,纤毫差失,不为全明。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