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天下_第三十章 朝鲜使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阮元、纪昀等人见他虽是孩童,却颇识得端方,天然也不倨傲,一一行礼过了。柳得恭道:“此子名为金正喜,我国中孩童,论资质聪慧,再无人及得上他了。楚亭年前见他聪明好学,特地收了他为弟子。眼看这大清天子八旬万寿,乃是数百年来未有之事,故而我与楚亭商讨了,便带他来这京师走一遭,也让他见见贵国的威仪气度。可贵本日这馆驿中群贤毕至,便让他认各位为师如何?纪大人,钱先生,可否不吝见教?”

阮元看杨吉神采,晓得他不睬解,便解释道:“我晓得你的设法,你感觉凭我学行,应当好好筹办,争夺列到二等以上。如果列个二等,便能够升到五品的侍读或侍讲,如许的机遇,为甚么我却不要了呢?”

朴齐家之言倒也不易驳斥,历代天子寿命超越八十岁的之前只要四人,至于典礼环境如何,更无事例可循。如果如此,典礼顺从更昌大的体例,实际上也自有变通余地。

说着说着,阮元忽道:“杨吉,你有没有想过回扬州?”

“杨吉,你或许不知。那日渊如兄找我,差点与我断交。当时我虽口中不言,可内心却过得一整天都不舒畅。以后翰林以内,瑟庵、西庚他们,和我说话也日渐少了。实在我也清楚,给和珅送礼的事,那里是解释一番就能让人放心的?眼看现下翰林院里,其他给和珅送礼的,都是无甚才学,也毫无时令之人。要他们为了昔日同窗之谊,便对我另眼相待,谈何轻易呢?”

朴齐家这一番话,是看准了清朝读书人大多不识《十三经注疏》的缺点。清朝《礼记》虽是五经之一,可明清朝廷钦定的参考著作,乃是元朝儒者陈澔所著《礼记集说》,是以自明至清,读书人常常不知《礼记公理》为何物,更不会穷究《仪礼》。即便到了清中叶,汉学渐盛,这《礼记公理》篇幅浩繁,也非平常儒生能够精通。而《礼记集说》对交聘一章,注释寥寥,若只是依《集说》之言,这一番问话是答复不出的。

朴齐家道:“那鄙人有一事不明,《礼记公理》当中,援引《仪礼》之言:宾至于近郊,君使下大夫请行,君又使卿朝服,用束帛劳,此大夫郊劳者,即卿也。故而鄙人以为,这迎见之礼,应是卿为主官,下大夫为副官,方显上国礼节,阮翰林感觉但是这个事理?”

“伯元,你不是在谈笑吧?你这每天还要仕进呢,如何归去?”杨吉也有些不解。

朴齐家眼看阮元学问赅博,应对得体,虽也有强辩之嫌,可本身言语一样不能全然成理。想着阮元年纪悄悄,学问、辩才,均有过人之处,便也收了之前轻视之心。作揖道:“不想阮翰林才学兼备,是鄙人失礼了,还望阮翰林包涵。”阮元也回礼过了,这时在坐朝鲜使臣都已知阮元学问,各自心中佩服。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