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手札_机甲与第二次东亚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美中不敷的是,二代机甲在发射主炮时,仍需全机保持绝对静止状况,以对抗其庞大的打击力。

因而这类高贵的兵器淘汰了冲锋枪,被大量装配于火线兵士的身上。因而通例的新式盔甲在这类兵器面前变得形同虚设,就连装甲车在面对这类兵器的时候,也会有庞大的损毁率。

但能力庞大的二代机甲并没能窜改整场战役的势态。长达十六年的第二次东亚战役已经将盟国与共和国的经济都拖到体味体的边沿。

它的高度达到了九米,其装甲强度能够接受完整疏忽单兵穿甲弹的威胁,其机体上的主炮体系以及双肩、双臂上所装载的“金属风暴”更是成为了统统通例低速武装的恶梦。

在第二次东亚战役的中期,坦克已经生长为体积比一个看球场还要略大的庞然大物。

这一目标很快达成--因为初代机内并没有安装自毁体系--这是当时的技术以及体积所限。

但如许的兵器在进步了防备才气时,捐躯的是它的矫捷才气。同时因为它的体积庞大,因此成为了单兵火炮体系绝好的标靶。

机甲的理念是在战役中期被提出的。

这类重型穿甲枪被牢固在新式盔甲的右臂前端,确保它庞大的后坐力能够被盔甲的团体布局所缓冲、分化。

第二次东亚战役与产生在第二次天下大战时的第一次东亚战役有这极其类似的颠末,却获得了完整分歧的成果。

最后的时候,人类重新利用了冷兵器期间结束以后就被丢弃的“盔甲”。但这类“盔甲”倒是一种全新的质料。它的强度比钛合金要高,而重量却只相称于硬化塑料。

(在汗青上第二次东亚战役又称第一次科技战役。这是人类汗青上第一次因为科技扩大及侵犯而激发的大范围战役。)

而在现在,因为盟军所表示出的强大气力以及侵犯性,俄罗斯没法再保持禁止的姿势。它开端奥妙向共和国供应技术援助。在厥后的解密档案中显现,二代机甲的传动体系、脑干体系研制事情中,就有大量的俄方科研职员参与,并作出了首要进献。

是以在第二次东亚战役后的前期,这类庞大的坦克根基已经退出疆场,坦克车重新规复了之前的形状--因为此时,已经有了能力更加庞大的人形兵器呈现。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