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戏游龙_第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易家女人是个懂事儿的丫头,从六七岁起就随班主易刚在戏园子里照看,端茶倒水做些洒扫事情,倒也无妨。

没想到,易班主在闺女的事情上就这么千谨慎万谨慎,目睹就能瞥见闺女出嫁,却在这当口,竟然还是出了事儿!

是以,这破庙里本来供奉的是谁,现在已经不成考。

看戏的一个客人瞧上了易女人面貌,一声叮咛,趁女人毫无防备,竟就把这女人绑走了。

前朝时,这处所传说还是个寺院,内里传闻像模像样地供了神灵,至于供奉的是那“五斗米道”张道陵,还是那银鞭黑虎的赵公明?

到了晋朝初年,此地白占着城西最热烈的地界儿,却香火全无,破败的短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朝夕祸福。

鬼才晓得。

可这俗气的尘凡,还恰好有那财大气粗又撞了南墙不晓得转头的瞎子――一个从浙江来都城倒腾买卖的贩子,鬼使神差地一眼看中了这块处所,中了邪一样不顾旁人劝止非要买下来,惊的隔壁老头直呼他是鬼上身,对着那台子连念阿弥陀佛――涓滴不顾这处所本来供的或许是道家的神,底子听不懂那佛家的号。

正乙祠这一亩三分地儿,任凭风吹雨打,只剩下一个供神的泥台子耸峙京西岿然不动。

此人姓易,大名易刚,膝下无子,只要一个女儿年方二八。易女人固然在这风月之地长大,家教却严,操行也一贯端方,面貌却很有姿色,年前经人说媒,又得父母之命,许给了都城另一大梨园福庆班的青衣名角儿陈紫云。

当初那浙商建这正乙祠时,专为在都城宴请权贵为本身运营来往铺路所用,权贵要看戏找乐子的时候,你这做东的人张口说“抱愧大人,梨园子在路上还没赶到呢”――这的确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式的玩了命作死,不消比及明天,今儿个你就不消在都城讨糊口了,卷上你的铺盖卷儿,哪风凉哪呆着去吧。

没过几年,正乙祠戏楼已经从一个纯真的接待会馆演变成为权贵集会之地,从一个败落庙摇身一变,成了京中名噪一时的风月地,至本日不衰,竟有越来越红火之势。

有戏楼就得有梨园子,不然你让达官朱紫们本身唱戏本身听?

此处一到夜晚,风骚人物云集,达官权贵齐聚,名流大富趋之若鹜。

几个月前一个早晨,戏台子上正开着一出儿《打面缸》,这是出儿插科讥笑的戏,唱得热烈。

易女人无法,只得本身出去替他们给客人添水。

不过,易、陈两家都讨的是梨园行的谋生,都是从这家世里出来的,谁也不会低看了谁,实在算得流派相对,两个年青人又兼男才女貌,相互都很对劲,可算一门好姻缘,陈家已颠末端三书六礼,只等易家女人来岁过门儿。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