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_第3章 田畔问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行的文武,要说多甘心,那倒不见得。只是北平王如此,面上总得笑嘻嘻,跟着做出一副勤奋的模样。

“大王,您先歇歇吧。”年纪毕竟大了,在刘知远有撑腰行动时,服侍在边上的一名牙将,立即迎了上去,殷勤地搀扶着。

赵在礼、刘继勋都是后晋藩臣,一为晋昌军节度(雍州),一为匡国军节度(同州)。在耶律德光入主汴京之时,与很多后晋节度都做了一样的挑选,亲身去大梁觐见,以表虔诚。可惜殷勤而去,都没有落得个好了局。

离得刘承祐不远,倒是驰名粗暴大汉,神采严厉,目露凶芒。抡起锄头,用力地往田里砸,将心中的郁愤之气朝脚下的地盘狠狠宣泄。这是刘知远的爱将,北京武节都批示使、兼领雷州刺史史宏肇。此人出身农夫,却向来讨厌稼穑,这番让他下地干活,哪怕是做模样,都做不好。

存眷公家号:书友大本营,存眷即送现金、点币!

能够感受获得,刘知远说这话是言不由衷,只是表个态罢了。刘承祐腔调则毫无起伏,淡淡然地叙来:“父亲据关隘,拥重兵,功大于国,名誉昌大,石重贵那庸碌之君都知惮惕,更遑论契丹主。父亲若去汴京,必不能还,纵使苟得性命,亦为砧上鱼肉。现在中原无主,中原沉湎,父亲有河东觉得仰仗,正该克意进取......”

相较于刘继勋,赵在礼则显得更冤了。耶律德光针对此人讲过些不如何和睦的谈吐,说赵在礼引发了“庄宗之乱”。倒这是究竟,当初赵在礼在邺都,受众裹挟,婴城而叛。厥后又与前来讨伐的朝廷兵马,一同拥戴后唐明宗李嗣源为帝。不过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耶律德光这契丹主以中原之旧乱而罪之,牵强得连秋后算账都搭不上边,明显只是想要立威。

刘知远为首,亲身下田,以表“重农桑、务种田”之意。刘知远治河东数年,此前虽有劝课农桑的办法,却还从没有像本日这般搞个热烈的典礼,亲力亲为,来下这“开年第一锄”。此番行动,此中意义,倒是耐人寻味。

刘知远的兴趣仿佛挺高,看着兄弟俩,轻声问道:“大郎、二郎,迩来有人建议孤去汴京觐见契丹主,以求保全,你们感觉如何?”

但觉刘承祐那平平语气中饱含的杀意,刘知远倒没如何觉对劲外,摆了摆手:“孤广开言路,岂可因言而杀人,寒了河东僚属之心?”

赵在礼与刘继勋二者,名誉德行虽不著,特别是赵在礼,每历节度,则行重征暴敛,士民无不苦之,视之为“眼中钉”。但以中原方镇节度之职位,觐拜大梁,终究却落得个暗澹结束,这给统统仍在张望的后晋藩镇,敲响了警钟。

刘知远并不逞强,放下锄头,拭去手上的些许泥尘,走到田畔上铺陈的一方毯席,坐下,接过水袋痛饮一口。目光游移,察看着周遭文武的环境。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