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_第35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比如,他现在特别想买一辆八百元的山地自行车,你就奉告他,每上一次网,他能够赚到十元钱,甚么时候赚够钱了,就去买车子。”

阐发这位母亲的嘉奖体例,实在和前面提到的物质嘉奖一样,制造的都是对峙的采办干系。孩子最缺的是时候,那么就让他用成绩来采办。时候在这里就成了物质的变种。题目是这类采办干系常常因为“学习”这方面的启事不能实现,或实现得不敷令人满足,孩子不能获得充分的玩游戏的时候,内心就会对“学习”产生对峙情感。这类对峙情感让他的成绩更不快意,他获得的时候就更少,然后学习就表示得更差――事情进入恶性循环。

任何测验都有变数,谁也不能包管在每一次测验中都获得好成绩。如果一个孩子很早就想获得一双旱冰鞋,家长说如果测验能进班内前十名就给他买。成果孩子考了第十二名,家长就说比及下次测验进了前十名再买。家长以为如答应以鼓励孩子持续尽力。孩子因为和家长有言在先,也会承诺下次争夺进前十名,但贰内心会不由自主地对下次测验忧心忡忡。他下次进入了前十名,会有临时的镇静,但用不了多久,家长必然会在新一轮测验中有新的前提提出来。每一次测验都是个坎,需求他去超越,一旦做得不睬想,他就会有挫败感。不知不觉,他变得恶感学习、仇恨测验了。

“对孩子来讲,一旦感觉某件事情是任务,他就会同时有苦役感。如许做下来,到他终究买上山地车时,游戏的兴趣多数已被大大地伤害。如果过一段时候他对游戏的兴趣又起来了,你能够按如许的思路设想下一个‘嘉奖’。重视在全部过程中不要让孩子发觉你的实在企图。”

在孩子的学习上利用鼓励手腕,必然要考虑体例和学习之间的内涵干系,不要让这二者构成抵触。一样是买旱冰鞋,如果换个做法,则结果会好很多。

[6](苏)苏霍姆林斯基,《给西席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69页。

注释:

儿童只要在对本身的才气不确信的环境下,才需求有外在的歌颂和必定来安定他的自傲。不管在甚么事情上,只要孩子已构成较为肯定的才气,就不需求常常去夸他,不然他会感到造作和便宜,反而让他对本身产生思疑。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诲》,王承旭译,群众教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272页。

[11](美)费洛姆,《为本身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180页。

[10](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诲》,王承旭译,群众教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222页。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