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第三回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个“抛”字,一个“别”字,只感觉写尽了生离死别之悲苦炎凉……而水波泛动下的波纹,也让人感觉有美不堪收之感,或许这就是我们以是为的:爱屋及乌……
想起了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宝黛钗的初度相遇,就此开端了平生的胶葛,怕是谁也想不到……总感觉张莉的扮相非常标致,到底还是把宝钗也归纳得无人能出其摆布呢!
电视剧中,黛玉初到贾府时一身素色衣裙,也恰是合了其性子里的淡泊,当然这能够也与她尚在母孝当中有所关联,王熙凤倒是一如其人普通,一身招摇,唯恐天下不知似的,宝玉的打扮也是公子哥的繁华堂皇,而宝钗则是一身红色,披金戴银普通……风云际会,黛玉的摸索,宝玉的痴迷,宝钗的安闲,分寸拿捏得真是恰到好处,如同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说到的: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无端寻愁觅恨,偶然似傻如狂。终然生得好皮郛,腹内原是草泽。得志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动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一集恰是小说的第六回,刘姥姥讨糊口的不易,王熙凤的成心偶然留暴露的鄙夷之意,无不归纳的淋漓尽致。电视中刘姥姥和板儿在用饭时的狼吞虎咽,与第一集合甄士隐、贾雨村吃螃蟹时的文雅安闲,可谓是光鲜的对比。
附:《西江月》两首:
斥地鸿蒙,谁为情种?俄然间想起了《红楼梦》,在图书馆漫步的时候,适值不巧的跑到了堆积了《红楼梦》各种批评的处所,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周汝昌的,也不晓得有没有刘心武的……
上有天国,下有苏杭,也难怪能孕育出如此钟灵毓秀的女子……记得之前关于黛玉与宝钗的说法是各式百般的,莫衷一词……私底下觉得张莉扮演的薛宝钗表面夺人眼球,但是在书上,曹公笔下的黛玉明显是无人能及其锋芒的,如果非要有那么一人,或许就是妙玉吧,毫不是薛宝钗……但是陈晓旭的扮相也是绝美的,如同《霸王别姬》里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你能分得清到底他是程蝶衣还是虞姬吗?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只感觉微红的眼眸,竟让人有种要落泪的感受,试想,除了她,另有谁能将黛玉扮演如此境地?
黛玉出世江南王谢望族,世代封侯,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传世,而林如海更是探花出身,也难怪黛玉诗卷气质非常人能比,饶是贾府三春却也不过是宁荣二府的第四代的子孙,所谓一代看吃,二代看破,三代看读书大抵就是如此了。但是三代出贵族,只不过是贵族的架子罢了,恰是冷子兴所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罢了。所谓的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约莫就是如此了……但是,出身明显高出一头的黛玉,初入贾府却也是步步谨慎,唯恐落人笑柄,不由让人叹怜……寄人篱下,约莫便是如此了。而两位娘舅,本身的依托却未曾见到,也不知曹公这是为何如此安排,只感觉没娘的孩子伤不起,直心疼黛玉为何恰好来到如此乱世,却还赖着人间最肮脏的处所走这一遭……宝黛相见且听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