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_第十六章 行在见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汪立信闻言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实在刘禹说的都是同一个意义,这么说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并且也不敷高超。所为者,是但愿能博白叟一笑。

进门左手是引西湖水而成的野生湖,涌金池。右边则是官署区,临安府,府学,太常寺,秘书省等都在此地区。

“本日有人投门状么?”说话之人四十许年纪,青帽皂衫,样貌清瞿,颌下一缕青须。

街边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于两行,中间御道,不得人马行道,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以外。杈子,也就是路障雕栏。

皇宫则独占南部凤凰山,整座都会街区在北,构成了“南宫北市”的格式,而自宫殿北门向北延长的御街贯穿全城,成为全城繁华地区。

杈子里有砖石辅就的两道排水沟,外侧则值有很多树木,桃李梨杏之类的,竟然全都是果树。想像今后花果开结,飘香十里,那是多么的风景。

“小子本日前来,特为恭喜汪公。”刘禹正色答道。

“这一喜嘛,天然是恭喜汪公得遂已志。”刘禹冲着他一拱手。

过桥再往前行,便是驰名的“御道直街”了。这条街长过十里,又称“十里天街”。

翻开内里则着:“后学末进,谨祗候参,敬谒学士,伏听裁旨。谨牒。德佑元年正月乙丑庶人刘禹牒”。字体刚正,刘禹对劲地点点头。

过了一会,孙七拿着一封手札一样的东西过来,刘禹接过来一看,有点像后代的卡片,封面上写着“常州庶人刘禹”字体很大,几近占满全部封面。

“墙里千秋墙外道,墙内行人,墙里才子笑。”刘禹低声念着这首苏轼的《蝶恋花》,想不到豪宕大师也有此清爽婉约之作。

刘禹抬眼看去,正门三间三架,朱油漆面兽首锡环,两排粗大的门钉,门阶前摆着几个寄马石墩,一个青衫老仆拿着个大扫帚在扫街。

“噢,这便是菜市河么。”这河刘禹是晓得的,后代改名为东河,最后都是通往京杭大运河。

“既是如此,且交与爹爹措置吧。”汪麟摇点头,把贴子还与老仆,自顾自地走了。

“官人可将‘门状’交与那老仆,某就不便相陪了。”门状,就是后代所称的“拜贴”。冒然相访,人家是不会随随便便相见的。

“多谢官人,但有所请,尽管号召。”孙七接过刘禹给的银锭,也很对劲,这但是足足十两,并且不是会子关子那等废纸。

“喔,喜从何来?”汪立信微怔,确是有些风声传出,不过这个小子是如何晓得的?

“官人请,汪学士便住在此坊以内。”孙七停下脚步指向前面。

“入口暗香高爽,滋味鲜醇,再看这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敞亮。好一个六安瓜片。”刘禹实在也不懂茶,不过事前做过功课,晓得汪立信的故乡产这个。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