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_第五十五章 暂住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辆牛车自城中缓缓驶来,车后还跟着一个老仆,到了城门口,众乡兵都猎奇地盯着他们看。这几日也有一些出城的人,太守下了令任他们拜别,不得骚扰,是以乡兵并未翻开车门查抄,只是按例扣问了一番。

“这甚么‘赏心亭’,和它四周的‘通江馆’、‘横江馆’都是马相公当年重修的么?”刘禹指着一排修建问道。

“某先说说,权当是抛砖引玉吧,城中有两处虎帐,西南角的校场倒是颇大,北边禁虎帐地应能驻军五万,现在才住了约摸三万人,如果将乡兵调往那边,校场的营地就能空下来了。”半晌以后,胡三省起首开了口。

“乡兵调走没有题目,只是校场是太守千叮万嘱不成轻动之地,如果让百姓进住,恐有不便。城北不是没有处所,只可惜......”袁洪并没说可惜甚么,胡三省和刘禹对视一眼,都明白了,他指的是行宫,那处所的确是很大,住上几万人没题目。

东门出城的官道,直通溧水县,当初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赵溍去往临安便是走的这条道。城门外道边的接官亭中,一群仕子正在置酒,仿佛是送别甚么人。

“这如何使得,这些人可都是连政事堂诸公都不怕的,太守真要这般行事,必有谤议。”袁洪也看了一眼,随即摇点头,他不是没想过这里,可委实动不得。

“哥儿啊,看清楚你爹爹的模样,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了。”妇人喃喃地抱起襁褓,小儿咯咯地咬着本身的小指头直笑,妇人呆呆地望着城门,脸上不知不觉地显出泪渍。

作为21世纪的优良青年,刘禹没有甚么斩草除根,除恶勿尽的思惟。在他看来,徐旺荣也好,左店主也罢,一个已经用生命偿了罪,另一个则用钱米赎了身,本身公允公道,没甚么可让人忌恨的处所。

“嗯,建成不到三年,这些处所占地倒是颇大,只是没有多少房舍,住不得几户人家。”袁洪对这一带很熟,因为那边是驰名的风景区,常有文人雅客相邀而聚。

“如果推倒将地全空出来,你估摸着能建多少房舍?”刘禹并不是想建后代那种砖混布局的小楼,而是想到了用于灾区临时安设的彩钢活动房,不过是拼装罢了,他不信以大宋百姓的聪明会搞不定。

“下官遵令,如果只是暂住,也不必非得一户一家了吧,如果宽广,无妨几户一家挤挤,想必也可行。”既然太守拍了板,赵兴装的思惟也开端发散起来,主动提出了扶植性定见。

“既是如此,官府出面将空房租下,再转租于人总行了吧,此事就交由赵参军卖力,要晓谕统统入住之民,不成胡乱妄为,倘有破坏,须依价补偿。此事也须造册登记,每户核发一证,盖上知府大印,就名为‘暂住证’吧。”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