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1_39.第 39 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这七百多位状元郎中,也不乏平淡之辈。为数很多的人高中状元后,一事无成。他们脾气古怪,喝酒成癖,贫困得志,暮年惨痛。唐朝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卢文焕,贫苦之极,连顿酒也喝不起,可谓够不幸的了。另有很多状元,为官一任,了无政绩,毕平生平。更有甚者,投降叛军,诬告奉承,被史乘称为“奸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纣为虐的北宋状元莫俦。此等状元,无以入史,难留清名,可称状元中的不肖败类。 在状元科考中,偶然也并非全凭真才实学,有的人就是靠走干系或是偶尔启事高中状元的。唐朝就有“许愿状元”牛锡庶、“自荐状元”尹枢、“相扑状元”王嗣宗等,从其外号便可见其为人。状元裴思谦则更加卑劣,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礼部侍郎高锴知贡举,主持科举测验。他标榜公道,宣言根绝拜托。裴思谦凭与赫赫驰名的大寺人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的干系,要求高锴让他当状元。当时,文宗天子是个傀儡,仇士良权倾朝野,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信,公开对高锴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深思很久,自知有力相抗,不然顿时就会大祸临头,只好无可何如地把裴思谦录为状元。天下动乱,皇权旁落之时,貌似公道的科考常常难脱权宦重臣的掣肘,成为宫廷政治的玩偶,这不能不说是科考状元的哀思。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轨制诸多名词中最为夸耀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建立于唐,完整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测验开端,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提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录的)。

状元落第匾

科举测验是封建统治者为国度提拔官吏的一条首要路子。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瞥见新科进士从考场中鱼贯而出时,欢畅地说:“天下豪杰尽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来,科举轨制提拔了一多量优良的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才,构成了统治个人从中心到处所官僚步队的中坚支柱。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汗青异景:状元们以文得名,而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成绩者了无几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师之列。他们身为状元,诗赋词文,无所不通,常常都有诗书传世,有的乃至著作等身。但是,此中的绝大多数人自高中以后,今后用心宦途,偶然笔墨,热中于宦海对劲,专注于繁华得失,已经偶然有力对文学艺术加以固执摸索。700多位状元中,除杨慎、柳公权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绩外,大多数人都文绩平平,难传千秋。状元难入大师之列,而大师又很难高中状元。唐宋两代265名状元中,苏轼等八大师,李白、杜甫等大墨客,无一人摘取状元挂冠。这一极其奇特的汗青文明征象,至今还是猜疑人们的当代文明之谜。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