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_大乘正宗分第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菩萨摩诃萨:

这是什麽原因?须菩提!若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对待别分,觉得有个我能化度众生,又见有所谓的众生为我所度,如许就不能称为菩萨了。

我相,固执我为能度者,为实在的个别存在;人相,固执彼为我所度者,以他报酬和我对峙之存在;众生相,所度既非一人,各各善根又不分歧,因而到处罚别之,如阶层、种族等别离,便是固执众生相;寿者相,固执我、人、众生等诸事物为实在不虚、持续不坏,能够传之悠长。这四相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我相」所展开出来,以是,佛教特别重视废除「我执」。

【译文】

大乘正宗分第三*

【注释】

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故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从有没有物质形体来讲,众生可分为:1、有色,即有物质形体的众生,也包含欲界六道众生及色界四禅天;2、无色,没有男女之欲与物质形体者,如无色界的四空天。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统统统统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如有色、若无色*;如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

*本分是大乘的心要,佛陀答复须菩提的题目,最首要的就是要发四心:1、泛博心 ,不拣择好坏亲疏,统统众生皆度;2、最胜心,使众生皆断除烦恼,了生脱死,而入无馀涅槃;3、无对待心,视统统众生划一无不同;4、无倒置心,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之别离计算。又菩萨若能用般若妙智,照了性空本无四相,名降伏其心,不然非菩萨。

佛陀奉告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该当如此降伏妄心;对统统统统众生,分歧生命形状的卵生、湿生、化生;有色身、无色身;故意机惟念的、偶然义惟念的、不是有想不是无想的众生等,都要使他们进入无馀涅槃的境地,了断统统苦报、烦恼,度过存亡苦海,达到不生不死之地。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实在并不见有一个众生为我所度。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即大菩萨。必须具有七个前提:1、具大根,2、有大智,3、信大法,4、解大理,5、修大行,6、经大时,7、证大果。

无馀涅槃:

【原文】

有色、无色:

涅槃,译为灭度、寂灭等。可分为四种:1、自性清淨涅槃,指大家本具的佛性,恆常清淨而不染;2、有馀依涅槃,小乘圣者,虽已证入涅槃,不受后有,但仍有酬谢畴昔世业因的身心存在,名有馀依涅槃;3、无馀依涅槃,比有馀依涅槃更进一步,连酬谢畴昔世业因的身心皆已灰灭,达到不生不死的境地;4、无住处涅槃,大乘菩萨以聪明力断除烦恼障、所知障,不住存亡,但菩萨悲愿无尽,常于娑婆天下中救度众生,名无住处涅槃。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