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_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佛陀恐怕另有众生觉得他有众生可度,以是特地再一次提出扣问:「须菩提!你不要说,我另有『众生可度』的动机,你不要有如许的设法。为甚么呢?因为众生当体即空,并无实在之相,如果我还生心动念,有众生可度,那么连我本身也落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固执当中。

【原文】

便是未见四圣谛之理,识浅凡庸之人。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故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化」者,以法度生也;「无所化」者,以划一心度划一众,外不见所度的众生,内不见能度的我,能所俱忘,天然是化无所化。

【注释】

凡夫:

「须菩提!如来讲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觉得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讲即不凡夫,是名凡夫*。

*如来所证之八安闲我,绝言绝相,本不成说不成名,为了便利随缘教养众生,以是在不成言说的真我体上,假说「我」。比如说「娑婆天下为我所教养的国土」、「罗?罗是我的儿子」等,都是「是名」的体例,不是二乘凡夫法律执我的「我」。

如来讲即不凡夫,是名凡夫: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在划一法中,「是法划一,无有高低」,没有诸佛,也没有众生、凡夫之别。若觉有诸佛、凡夫的不同,这就是凡夫本身迷昧分别的妄图,比如有人在本身身上画圈设限,永久也跳不出去一样,而在佛的划一心性中,是决没有圣凡异见的,以是「如来讲即不凡夫,是名凡夫」。

【译文】

所谓的我,有三种:真我、假我、神我。真我,是如来所证的神通安闲我;假我,凡夫众生所执之我;神我,邪魔外道之我。真我就是诸法划一的真性,不但诸佛已依此获得了归趣,即统统众生也是依此为最后的归趣,不过众生迷故,而菩提安闲,所谓「真我与佛无不同,统统有情所归趣」。

第二十一分非说所说,是没法可说;第二十二分没法可得,是连法也不成得;此分化无所化,是连底子的惑根都要撤除,如来是无众生可度,未曾度过一个众生。

*经云:「划一真法界,如来不度生。」《华严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不同。」佛陀在在到处,总要一手提起,再用另一手放下,恐怕众生思疑他有众生可度,以是,一再点出世佛划一的真谛。

「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我』,究竟上是真相的我,是为了度化众生,权巧便利设立的,但是凡夫却觉得有个实在的我,这都是凡夫执相成迷。

「须菩提!实在以心、佛、众生三无不同,统统凡夫都具有如来聪明,凡夫与佛,本来划一的,以是凡夫并不凡夫,只是因为他一时沉湎不觉,随逐妄缘,未能了悟存亡,临时化名为凡夫。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