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_第九百五十一章 创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比如他们往河道里洒带倒刺的铁丝网……这看起来仿佛很有结果,因为它的确能将那些“木桩炸弹”拦住。

美军想出很多体例试图窜改这统统。

但起首是这类操纵是在河水上游也就是在德军器力范围内做的,以是必须付必然的伤亡才气做到。

其次就是这类体例的结果只是临时的……“木桩炸弹”固然被拦住,但却没甚么能禁止其爆炸,因而一道道铁丝网很快就被炸成了碎片,接踵而来的“木桩炸弹”则持续前仆后继的往下飘。

用空投的体例运输为第17装甲团运输补给并不是个好体例。

“弹体”与“定锚”之间再绑上是非不一的绳索……长度是计算好的,但愿“木桩炸弹”在哪个位置愣住就用多长的绳。

乃至这类“木桩炸弹”还呈现在香比尔岛……

香比尔岛的德军兵士将“木桩炸弹”改进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定锚”另一个是“弹体”。

由秦川这个创意,德军兵士还脑洞大开的发明出了别的各种百般的“木桩炮弹”。

简朴的说,就是河道中被布下一个个看不见的简易“水雷”。

这时托雷斯上校就给第17装甲团团长内森上校一个建议。

比如针对美军窥伺并敏捷通过的战术,德军兵士就整出了一种悬浮式“木桩炮弹”……这需求一点技术活,简朴的说就是计算木桩浮力的大小,使木桩浮力与炮弹及木桩的总重量相称,如许绑在一起的“木桩炮弹”就是悬浮在水中而不是漂泊在水面的,从水面乃至很难发明它的存在,除非是被水流冲出了水面。

究竟上,飞翔员在空中很轻易就能找到空投地点……它就在梅斯要塞三个“岛”的中心,第17装甲团一百多辆坦克一排排的堆积在此中。

想了想,巴顿就命令道:“让运输机为它们空投弹药,奉告内森,用最短的时候占据香比尔岛,不然他就等着被德国人包抄吧!”

最糟糕的是美军对德军的这些行动还一无所知。

但只要肯动脑思虑就总能想出体例。

题目就在于盟军用于强渡的是抗沉性极差的两栖坦克……它们因为本身重量大(战役全重33.6吨),仅仅只是因为内部脆弱的围帐供应浮力使其勉强浮在水面上,稍有风波或是摇摆进水就会导致其淹没。

但是,在内森上校命令建议打击的几分钟后,他就完整窜改了设法。

不过终究第17装甲团还是积储了充足建议一次打击的弹药。

“弹体”就与“木桩炸弹”差未几,只不过它不是用延时引信,而是用电导线节制。

这并不是因为空投目标不明白。

制作好以后只需求将它往河里一抛,然后“木桩炸弹”就会跟着水流往下挪动,直到被绳索扯住就在指定位置停下并悬浮在该处。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