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残阳_苏联坦克的发展历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跟着苏联炮兵军队的生长强大,203—305毫米口径重炮的退役使炮兵要求具有更大马力的牵引车。哈尔科夫机车厂(此时已改名为183工厂)在1935年投入新牵引车的研制事情,新型牵引车被定名为伏洛希洛夫。第一辆原型车在1936年完成,其团体布局与共产国际牵引车并无太大辨别,但全新的传动体系、行走装配、绞盘以及在1938年开端采取的V—2V柴油机(V—2坦克发动机的改进型)付与了它更优良的机能。1938年,该型牵引车投入量产,总产量1200辆。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经被苏联当局承以为为陆军制式中型坦克。在随后的测试中,T—34的优胜机能被一一证明。1940年3月,在科什金亲身带领下,2辆T—34坦克在哈尔科夫和莫斯科之间完成了一次来回长途行军测试。在长途行军中,T—34坦克的机器体系表示出很高的可靠性。

1998—1999年,2个为T—64坦克研制的进级包研制胜利,1999年,博得了乌克兰陆军将部分T—64进级为T—64BM1程度的条约。

1940年底,固然T—34坦克的很多需求的最后细节的订正事情尚未完成,KB—520设想局就已经放开了T—34坦克的改进设想事情。改进重点集合在炮塔和车体的装甲防护方面;用扭杆吊挂体系代替了本来的弹簧和带有内部减震器的负重轮;增加了燃油照顾量、备弹数量等。改进型T—34坦克被定名为T—34M。T—34M坦克的设想图纸和技术文件很快便筹办齐备,随时能够送达工厂制造原型车,日丹诺夫冶金工厂(ZhdanovMetallurgicalPlant)乃至已经为T—34M坦克原型车制造出了5套装甲钢板,并将其托付给了183工厂。但在1941年初,T—34M坦克的制造事情实际上已经完整停顿下来,启事是各坦禁止造厂的出产任务太沉重,T—34坦克的多量量出产使得出产线上没有T—34M坦克的空间。

实际上,设想局早在1961年就已经设想过安装后备动力组件的“432项目”。当时有两种备选动力计划—车里雅宾斯克工厂(ChelyabinskPlant)和巴尔纳乌尔工厂(BarnaulPlant)。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安装V—45发动机(V—2发动机的改进型)的动力舱安插计划当选。1965年,3辆安装V—45发动机的“432项目”原型车完成制造。它们被称为“436项目”。1966—1967年,这三辆坦克在鄂木斯克和列宁格勒四周停止了遍及而严格的测试。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