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三十七节 审俘(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大户?”文德嗣有些不测的看着萧子山。

“另有食盐,得尽快找到来路或者自产。农业组有一吨食盐,眼下临时够用,不过现在因为要制作很多腌成品,耗损相称快。其他部分也有需求,都向农业组来申请,这让我挺难办的。”

“邬德报明天给我的俘虏的人数是138,按每人每天配给300克计算――如果要让他们干重体力活,这个配给实际上是不敷的――从明天开端每天就得耗损多40公斤粮食,这不是小数字,要尽快斥地粮食的来源。”

“盐不难办吧?海南我记得是中国最早展开大范围晒盐的处所之一,北部湾、琼州海峡沿岸的盐场很多。”

他翻开一个条记本:“我们在粮食储备是按每人每天1公斤,持续供应60天的量储备大米和面粉,总储备量是35吨。d日以后,大多数人实际上是按每天600-800克配给,因为我们能配给比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包含罐头、速食品和海鱼,减少了了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如许每天耗损的粮食为350公斤,以是粮食耗损比估计的少。储备比估计可多保持约莫15天。但是这个数字是不包含俘虏的。

又问了几个想入伙的,事情大同小异,都是被大户官府逼迫的过不下去的人,大家都有血仇。大师听了都很怜悯他们。

“我们的本身的粮食莳植打算呢?”萧子山晓得吴南海的农业组带了无数当代农业的精华。

萧子山在本身的本子上记了下他的要求。

“小人名叫张兴教,原是个童生。”那人抖抖筛筛的跪在地上,郭逸他们也没把本身那套划一看法加在这些俘虏身上,不平等的威压反而对他们无益。

“子山,我们当时可都是会商过的,不搞土改那套啊。”

“这个好说,”王洛宾信心满满的,“我小时候在广西,常常去海边的盐场玩,晓得如何晒。”他皱了下眉,“不过晒盐但是个苦生机量活,都是机器化出产还好说,用人力的话现在劳动力不太够。”

“这些年合着朝廷的赋税特别的重,又加辽饷。这可苦了我等如许的小户人家!小人找卖主问为甚么不将赋税过户?文书上明显有写。苟家家主说已经对衙门里管赋税的师爷们讲过了,赋税没有过户与他无干。小人往城里空跑了几趟,反被师爷们骂了一顿,说小人是个刁民。”

大师细心看此人,固然破衣烂衫,肤色乌黑,但是细心手脚不粗大,不是个苦出身的男人。

有如许的事情?几小我都感觉很吃惊。这在明朝中前期是相称常见的事情,叫产去粮存:地卖掉,但是税务承担一点很多,卖主反而不消缴税纳粮。常常形成农夫失地以后被迫流亡。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