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_第七章 越山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每次故地重游,必然会找到这眼泉水,深深喝上几口,现在这眼清泉仍然在,仍然清冽,仍然甜美。

练兵场畴昔,不远处能见到一块凸出空中的大石头,形状如同倒扣地上的盖子,一面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大字“跨虎登仙”,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所题。

巨石平直凸起,石下成崖,往下看去,谷底仿佛就在脚下,如临万丈深渊,阵风山风,劈面扑来,寒意心生阵阵晕眩。或许恰是因为如许的寒意,巨石被称作棺材石,不过形状平直倒也有几分类似。

越山顶上发展着一种低矮灌木,结出的果实近似板栗,但是比板栗要小很多,不及板栗的四分之一。与板栗形状完整类似的,被叫做“毛栗”,一头尖的叫“尖栗”。

练兵场往东,是一条狭谷,蜿蜒折转向东,长约里许,谷中有一条小径跟从蜿蜒,是东面下山之路,这条路美满是土路。谷底宽广,泥土肥饶,小径行走,还能看到青草湿地,不过现在已经长成富强的灌木,在山民的砍伐下,只要小径还存在。

湖水流下山的处所,是南面山口,宽仅丈余,泉水会聚成湖,就从这个山口流下,其上两根广大的石条做桥,跨过溪流,刚好一人通行。

越王山的山顶,四周凸起,中间凹下,构成一个盆地。正中有一座很大的天井,面积约莫一亩地的模样,名叫“莲花院”,墙基用石头垒成,墙体则是黄土夯筑。

小学期间,当校长的父亲,每年都会构造4、五年级的门生,攀登一次越王山,印象中他和黉舍教员都会插手,偶然黉舍的毕业照也在山顶拍摄。

东面的下山口,有块巨石,上面能同时站立数十人,师生们普通就在此合影纪念。

今后湖中就耸峙着这根大梁,传说当然是假的,不过本地人却说,这根树杈真拔不动,近些看还真是一个树杈倒插水中,看看山顶四周,都是低矮灌木,杂草丛生,真想不明白如何会长出这么大一颗树,又为甚么会有一段倒插在湖中。

周遭几十里最岑岭的山顶上,竟然别有洞天,有湖有院,并且范围不小,是何人所为,已无从考据,其表情直追先贤,堪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香炉中间有一眼泉水,这眼泉水比较讲究,从四沿到水底,全数用长长的条石铺垫,泉水汨汨而出清冽甜美,往“莲花院”正火线的湖中流去,传闻喝了这眼清泉的泉水百病不侵。

历经无数风雨,仍然坚凝健壮,是最无缺的遗址。第一次登越山时,父亲抱着我爬上了这个香炉,在最顶端的雨檐上,坐着照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与统统的照片一样,被父亲经心保存,现在仍然无缺清楚。

“毛栗”“尖栗”都是野生的,越山环境非常它们合适发展,表皮坚固,肉质丰富,不易坏耐储存。既能当作平常零食,也能当作点心接待,还能当作粮食弥补。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