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_第四十五章 步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详细详细的作战形式为,盾兵手持大盾在前,作为首要的防备力量,停止开路与保护。枪兵手持长枪在后,从大盾后策动进犯,是首要进犯打击的力量。

面对吴亮忧心忡忡的眼神,李啸倒是面庞果断而安静,他淡淡地说道:“先生勿忧,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李啸,毫不会坐困愁城,到时定会想好体例的。”

李啸点点头:“恰是。”

大家入坐后,李啸直接切入了要议的正题,他把自已即将要组建的步兵打算,对在坐的大家简述了一遍,然后诚心肠说道:“李某小我肤见,定有相称不敷,古语曰:一人之智不若世人之智,各位有何高见,还望倾囊告之。”

而李啸全军每个月的牢固开消,哪怕再俭省些算,也要1000多两。如许的话,李啸现有的银两,只不过能保持一个多月的糊口用度。

李啸发明,与会大家皆是神采奕奕,或许,每小我在心下,都对自已终究成了李百户的一名亲信而欣喜吧。

李啸心下的构思为,先为实验性子地预招90名步兵,此中盾兵一队,人数30人,枪兵两队,人数60人。

而别的的一点启事便是,马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是野战兵种,对阵势地形要求也高。若将来要停止攻城战、守城战、山地战、河网战之类作战的话,还是只能靠步兵来获得终究的胜利。

90名步兵的月饷为135两,每月炊事费约为205两。

世人皆叹此举甚好,随后一起会商,最后定下盾牌尺寸为高四尺九(约1.5米),宽三尺(约1.2米),盾牌中间均匀漫衍两排尖刺,一排三个,共分为上中下三部共六个。如许为李啸所设定的战阵而改进的盾牌,立于地时,由下蹲的盾兵将盾牌下部以略为前倾的角度抵放于地,则上面后倾的部分,则恰好由下蹲的盾兵的肩膀抵住,从而增加安稳程度。那么,这块盾牌与土面的垂直高度,不会超越1.4米,恰好护住至前面枪兵胸口的位置,则后排枪兵在从胸至腿遭到大面积庇护时,又可从盾牌上面自在而不受停滞地进犯。而盾牌宽度加宽到1.2米后,摆布的摭蔽范围更多,也能够制止盾兵下蹲保护时相互拥堵。

李啸笑道:“这个好办,按我的打算,枪兵队是分为两排纵队,就让第一排全数穿棉甲,增加防护,第二排与盾兵便全数穿鸳鸯战袄吧。”

在李啸假想的打算中,盾兵与枪兵的兵器装备为:盾兵一人一面大盾,另配一把腰刀。枪兵则每人只发一根4至5米的长枪。

陈猴子从一旁插话过来:“李百户,现在我军中,另有库存棉甲30件,别的祖参将前几天除送来银子1500两时,还送了汰换下来的鸳鸯战袄60多件,却不知李百户筹算如何分派这些盔甲?”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