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_第191章 殿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纯真想突破刘同寿的预言,最好的体例实在是弃考,只要他本身放弃,探花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预言天然幻灭。不过,吴山是个才子,不是死士,这类自伤八千,杀敌五百的招数,他是不成能用的。

在小羽士魔咒的覆盖下脱颖而出,高中首甲,那么,这个功名的含金量恐怕比平常的状元还要高几分。想想就晓得了,这是踩着敌手上位,小羽士的名头有多清脆,突破年旦评的人就能引发多大的震惊。

比起考个不上不下的名次,然后在都城苦熬,还不如外放出去当个七品县令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宦途固然相对暗淡,但好歹能落下些实惠。

本来与他二人同来的同窗老友,还很有不忿之意,暗里里没少痛骂始作俑者的小羽士,二位才子生恐闹出甚么事端来,一向安抚有加,这才安然无事。可会试以后,不消他们劝,那些不平之气就主动消逝了,别说骂,连发牢骚的人都没有。

皓首穷经,读书有成者,心志毅力都是很不错的。眼下的局面非常艰巨,但赵、郭二人仍然没有放弃,并且,斗志比畴前还要昂扬。

正因如此,眼下的考前氛围中,少了几分严峻不安,充满的,是镇静和跃跃欲试的情感。

科举三年才一次,弃了此次,谁晓得下次是个甚么景象?一个不好,三年就蹉跎掉了,人生苦短,一共才有几个三年啊?

当然,吴山现在还没有退隐,张孚敬的偏向性又很较着,从普通路子,他连刘同寿的边都摸不着,殿试,就是他的最好机会。

殿试又称廷试,始创于唐朝女皇武则天,宋朝构成常制,是科举测验中最后,也最首要的一个环节。

郭朴的才华略有不及,但天赋前提却占了些便宜。安阳郭家乃是官宦世家,离都城的间隔也近,不像巴蜀那么闭塞,别的,河南赴考的士大家数也多,是以他的才名在都城更清脆些。

赵贞吉是内江人,少有才名,年方弱冠,做的文章就已经模糊有了大师之风,大儒王敏肃曾高度赞誉,说赵才子的文章能够与汉朝贾谊的《治安策》相媲美。

怀着这般心机的不但是榜上知名者,另有排名最末的吴山。

此二人都是心存高远,企图在本次大考中一鸣惊人,成果还没开考,刘同寿的年旦评就已经喧哗尘上了,比及会试结束,更是仿佛成了究竟普通。

倒也不是士子们不知廉耻,只是宦海上,讲究达者为先,同年排序的时候,论的是名次,而不是春秋。嘉靖在圣旨中,钦点了刘同寿这个天子弟子一个恩旨 第 215 章 ?”

骚动间,天已经放亮了,官员们连续参加,景阳钟响,宫门敞开。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吴山和刘同寿算是一伙儿的,遵循中原士人的常例,窝里斗凡是比对外斗争更加狠恶。对外另有让步的余地,内斗则必须分个高低凹凸来。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