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_第92章 前车之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外相罢了,想行走江湖,多少也得懂点医术。”沈方卓此次倒是挺谦善。

“你还懂医术?”刘同寿非常惊奇。

“邀功?向谁?龙虎山么?”

跟梁萧比起来,这位苏孝子就是个书白痴,一引经据典起来,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况,罗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却一向没说到点子上。幸亏刘同寿很有耐烦,并且这些后果结果总归也是有关联的。

“刘观主可知沈淮其人?”冯维世想了想,不答反问。

最怕的是那人和谢家的干系比较埋没,乃至全无干系,那就要命了。哪怕是张孚敬亲身出头,起码在这件事上,对方说不买账也就不买了,至于有能够的抨击,说不定还能成为立名的契机呢,谢御史是不会怕的。

“御史?”刘同寿心中凛然,急问道:“此人也是谢家人?”

固然没能肯定细节,但费事无疑来自于谢家,和孙升提示的分歧,仇敌的锋芒直指共济社,筹算用大明最严峻的罪名,让本身万劫不复!

他更但愿那人是谢家的一员,那样的话,事情便能够摆到明面上来讲了,两家的仇怨,全部绍兴府都传遍了,那谢巡按明摆着以公谋私,对于起来就简朴很多。

“冯知县又外出了?”刘同寿也感觉不成思议,虽说宦海中人翻脸比翻书还快,但在情在理,冯维世都没需求搞这么一出啊?

幸亏有了孙、韩二人的示警,道协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学术机构,构造疏松不说,连会长的位置都让给清虚了,不然他此次还真有能够吃个大亏。

实在想想就晓得了,明朝的言官连天子都敢骂,弹劾官员就是他们的本职事情,天下承平是他们最不肯意看到的景象,因为那触及到他们的政绩。以是,言官们没事还要谋事呢,有事更是要一挖到底了。

“刘观主所见极是,提及来,谢兰和本官另有同年之谊,蹉跎半生才有机遇入了都察院,在都城时也过得非常宽裕,起码在他巡按江南前,跟余姚谢家是没有半点干系的。”到了县城后,冯维世证明了刘同寿的不祥预感。

“淮乃山海关卫军,师从李真,学习道……妖术,极擅勾惹民气,至嘉靖八年,其声望日隆,蓟、辽二镇多有知其名者……”冯维世措词很谨慎,既不犯刘同寿的忌讳,同时也躲避了朝廷的忌讳。

“罢了。”刘同寿一摆手,叮咛道:“加快路程,入夜之前,定要赶到县城。”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巡按御史跟锦衣卫很类似,名义上都直接管天子统领,中间各有都御使和批示使批示调剂,在处所上无所顾忌,碰到再大的官也不消低头。

不管古今,宦海对高低尊卑的端方都看重得很,不过有一类人倒是例外,那就是科道言官。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