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_第73章 赈济灾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远处高义欢领着于应龙、孙成全谛视着哀鸿和粥棚四周的环境,俄然扭头对两人道:“梁府君被锁拿下狱,招安的事便临时搁置,我但愿你们不要因为此事,而对赈灾的事情有所怠慢。”

面对馒头和肉汤的引诱,人群中不时就有人走出来,想要畴昔领馒头吃。

高义欢本来想换兵器衣甲,不过眼下的环境,让他决定先等一等,先换更多的银两,去南面买粮。

在同一个大帝国境内,闪现出两种完整分歧的气象,能够说汗青罕见。

崇祯十五年,是白云苍狗的一年,天下间大事不竭,局势风云变幻。

他如许两边倒卖,所得一半赈灾,一半持续同周繁华买卖,才气弥补赋税的巨额耗损。

同时众多的黄河也为闯军制造了一道天然的樊篱,使得刘泽清、卜从善等山东、河北的官军,没法威胁他们的后路。

两情面急之下,便仓促忙忙的扶着张民表,到一旁登记,张允焦领了馒头和肉汤,忙将馒头撕碎,放入肉汤中给张名表灌了下去。

官军在河南剿匪得胜,不过却在南直停止了张献忠的生长,明朝在东南权势还是微弱,黄得功大胜张献忠,无疑为腐朽的明帝国,打了一剂强心针。

现在大明北方残破,唯有南边还不足粮,有富庶繁华的扬州、南都城,无数百姓都向南逃去。

此时李闯与大明在河南最后的对决,已经拉开序幕,孙传庭将与李自成做最后的对决,不太高二哥却没有才气,参与到此中来。

张民表年龄已高,多日少食,又拔涉数十里,这时已经有些不可,俄然饿昏了畴昔。

哀鸿们一起无声的赶路,等他们进入鹿邑地界,便开端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粥棚,哀鸿们才俄然萌发一线朝气。

梁以樟被朝廷下狱的动静,比来传到了鹿邑,高义欢怕两个酸秀才,因为没法招安,而开端对事件懒惰,他说完一句,又弥补道:“你们学儒家文籍,是为了济世救民,眼下这么多灾黎需求施助,你们应当尽力救民,而不该想我此时的身份,最后本末倒置。”

一场大水之下,屋舍倾圮,田里的庄稼,家里的存粮,十足被大水淹没,百姓不但口粮全无,连睡觉的处所都没有,几近统统人都堕入了绝境。

鹿邑作为哀鸿南下的一个首要节点,在高义欢返来时,便已经有近千灾黎堆积到了城外,而接下来短短十多天内,赶来鹿邑的百姓就已经达到四五万人。

“二哥,我们从亳州获得白银20300两,粮食6000石,柱子哥已经押着3000石粮食去新郑,起码能换回白银60000两,义成则带上18000两白银,去亳州找马员外再买6000石粮食返来。”欢畅豪忙回道:“现在剩下的赋税,应当充足比及柱子哥和义成返来,只要柱子哥带回60000两银子,我们就能去亳州再买20000石粮食,而义成带回的6000石粮食,我们又能够拿出3000石,绕过黄泛区,运往新郑交给周繁华再换60000两白银。”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