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动的导游旗_(二)说说乌盟那点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朝时,在乌兰察布地区设置德宁路,净州路,集宁路,并附属于中书省(即直辖),作为朝廷的要地。当时乌兰察布地辨别属于集宁路,兴和路,大同路,净州路,德宁路。

十七世纪中叶,清当局建立后,采纳“分而治之”的政策,在阴山以北的边境设置六个部落旗,内蒙古西部地区设置厅。乾隆年间今乌兰察布盟的丰镇,净水河,和林格尔等地就属“口外七厅”统领。光绪年间,又分四子部落及达尔罕部分垦地和村庄而设武川厅;分丰镇东界卢家营地至正黄旗九佐领地而设兴和厅;分宁远北界灰腾梁各村及毗邻的正黄,正红两旗地而设陶林厅;分萨县兼管达拉特,杭锦,乌拉特垦地村庄而设五原厅;又分郡王,扎萨克二旗垦地村庄而设东胜厅。故有口外十二厅之称。1912年民国当局建立后将厅改成县。1913年设立“绥远特别区”。辖归绥,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净水河,武川,五原,东胜,土默特旗以及乌,伊二盟的13个旗。绥东原有的丰镇,兴和,陶林,凉城四县则划归察哈尔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改绥远特别区为绥远省。又将并入察哈尔的四县以及民国十二年今后增设的集宁等五县一同并入绥远省。

据考据,卓资县文物古迹较多,超越期间较长,既有新旧石器期间和战国、汉、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珍稀遗物,又有胡汉、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多民族的文物古迹。这里有战国和辽金元期间的古村庄遗址近200处,另有旧石器期间的制造场,秦朝的古长城,西汉的古城,隋唐和北魏的古墓葬,明清朝代的古刹、水井、宅院、驿道、疆场、营盘等遗址多处。同时,还出土了分歧朝代的青铜器、金银器、陶器、石刻等多种贵重文物。

乌兰察布,蒙古语,即“红山口”。在今呼市东北12.5千米大青山脚下。盟,即会盟。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节制,仿满清八旗例,在蒙古地区原有制的根本上建立“盟旗轨制”,即对归附的蒙古部一一编旗,规定疆界,从蒙古王公贵族当选任札萨克办理旗政,然后指定命旗按期会盟于某地,参议严峻事件。清朝指定的会盟地点称呼,即作为盟的称呼。清天聪6年(1632年)六个部落旗初次会盟于乌兰察布,始有乌兰察布称呼。 在“乌兰察布”会盟的原六个部落旗:(一)四子部落,或称四子王旗。位于原察哈尔省西北角。牧地东西宽117.5千米,南北长120千米;(二)喀尔喀右翼部,即喀尔喀右翼旗。又称达尔罕旗。位于四子部落之西,茂明安之东。牧地东西宽60千米,南北长65千米;(三)茂明安旗。位于固阳县以北。牧地东西约50千米,南北约95千米;(四)乌拉特部。位于河套以北,戈壁以南。牧地东西宽107.5千米,南北长150千米。乌拉特部又分为三旗---乌拉特前旗,在本部的西面,范围包含五原,包头一带及半个河套;乌拉特后旗在本部的东面,包含包头,固阳,安北一部;乌拉特中旗,在前后两旗之间,包含包头,五原,安北一部。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