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攻略_第七章 莫做文抄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首荀子所著的《劝学》主谈学问的意义与应当持有的态度,乃是中原文学史不成或缺的著作。连络诸士子方才登第的机会,的确是字字珠玑沁民气脾。

华灯初上,一辆青蓬双辕的马车驶进了金陵城。

吴大人见对方是登第士子,不由心头一动,侧头看了部属一眼。那名部属当即明白了他的意义,忙俯身在他耳边道:“大人切莫心急,此人说的不无事理。若真是臭文烂作,冒然呈于府尹大人,李兰是梅老先生的门生,府尹大人并不会拿他如何,最多就是一顿怒斥罢了。可如果我们……恐怕见怪下来,免不了吃一记板子。”

在场其他士子亦有如此设法,方才他们尚且以为李兰为沽名钓誉之徒,但是只凭这篇文章,便完整逆转他们对李兰的观点。

有人冷静谛视李兰拜别的方向好久,不由暗想如此才情冷傲之人,岂是一个金陵城能够束缚的?亦或者说如此夫君,又岂是一个高家能够攀附的?可惜高家有眼不识慧珠,错过了此段姻缘,怪不得只拘泥于城北而久不腾达。

名声如浮云飘忽不定,如果平平碌碌,再如何感念孝道也抵不过大家争相攀附高官权贵,故而踩踏一个必定耗费世人矣的李兰便可搏得似锦出息,想来很多人会如此作态,不会痴傻到获咎正风景的高家。但这是因为人们心中清楚得紧,李兰胸无点墨扶不上梁。可如果有所窜改,亦不会调侃于他。

当代对名声更加正视,很多人不吝于捐躯骨肉亲情,万贯家财等身外物,为的就是搏得一世隽誉,哪怕是统御国土的天子,亦寄心于能够流芳百世,让后代之人记着本身的功劳,这些都能够视为名声的范围。

这时集市四周看热烈不嫌事大的人越聚越多,此中不乏有近些日子来正东风对劲的登第士子,自旁人丁中了然此中枢纽后,不免览物之情如涛涛江水一发而不成清算,当下径直就走到了吴大人面前,朗声道:“大人,既然是李兄所作之词,大人无妨当众颂读便是。如果文章才墨惊煞我等,且不说金陵城里的流言尽消,亦不失为一桩嘉话。可如果虎头蛇尾臭文烂作,如此呈于府尹大人,岂不是有污府尹大人的眼?”

……

李兰一怔,看来是避不畴昔了,干脆感喟一声:“鄙人当然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过这位兄台刚才言之有理,冒然叨扰府尹大人委实有些不当,大人定夺便是。”

当那封行泼墨章的宣纸呈到吴大人的面前时,他并没有任何游移地伸手接住,颌首表示自当上禀府尹大人。

吴大人方才吟诵时,场上尚且另有人们的群情之声,但是当其“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斯须之所学也”之时,全部集市却俄然鸦雀不闻,统统人都在聆听此篇文章,而当诵及“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之时,很多驰名有姓的士子惭愧难当低下了头,方知李兰刚才为何面对别人热诚不与其辩论,只是当他们抬眼道歉之日,却发觉那人早已留痕于人海,散于温阳当中。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