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圈_第四十九章 大斗出,小斗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斗粮食借出,收回十斗粮,斗数稳定。可借出的一百斤粮,实际仅收回八十斤。

用命,来还这一小斗,一小斗,多出来的粮食。

“多余渔获统购,便也是依士伍勋阶,价分歧么?”

而一亩中等粮田,用于莳植栗米,每亩年得粮不过二三石。一亩鱼塘之渔获,与一亩粮田之粮获,差了十倍出去。而我等渔获收卖价与粮价,差额才三倍罢了。”

均衡之术,即为帝王心术。使民而不使民知之法,即为御民之道。皋牢把持民气的学问,即为统治之学,是刘虞这类士大夫牧民官,最为器重的学问。

“五六百万枚吧。”

“有前提的,鸭毛满是我们的。”

刘虞感受被绕含混了,神采纠结,他一席不过二肉菜,不是没肉菜,如何肉后边都是粪?

答复的是刘备,一样露齿一笑:“很简朴。造船织网者便多为无地流民,农闲的乡里闲汉村妇。把闲着的时候,用于砍木,造筏,织网。以后,吾等将渔船鱼具收缴,免费发放士卒军属。再将其编列为渔业船队,获得渔获。”

而全部雍奴大泽四周,可包容用于放养的麻鸭容量,预算为三百万只以上。我们争夺三年内,放满它。

刘备投给刘虞一个不必担忧的眼神,自矜而笑,“流民士卒不娇贵,有鲢鲶吃,总比饿肚子好。鲢鲶易长,产量高,吃不完的还能够喂牲口禽畜。”

“因为没有合作。”

他要的是身前身后名,是以大汉帝国仆人自居的统治者之一。使民驭民为真,但不是为驭而驭,真就是为了使民安其位而不争,是为了予民造福,予民投机。

刘虞方一皱眉,就听刘备笑道:“只不过我等不强征强购,不但乡里渔家是否愿卖于吾等随便。便是北盟直属渔船,多余的渔获若不肯以统购价售予盟内,皆可随便措置。”

刘备笑呵呵的,“小农一家如何引水?洪涝一来,雨水漫塘,排渠如何应对?疫病一来,满塘鱼一夜翻肚,一家一户如何接受?鱼塘水质如何,鱼吃甚么,是否有灾害疫病,关乎产量多寡,是否颗粒无收。”

春秋之时,晋国赵、韩、魏、范、智,中行氏六卿,相互排挤。

若非鸡太易得瘟,一瘟动辄成村成乡染疫,若合作养鸡,倒可惠泽更多乡民。”

大户求的就是民气,就是待风云起时,小民用命。

刘备没拿仁义爱民说事,反是老诚恳实道,“得辛苦养鸭户,把鸭毛鸭绒按期收好,不能任鸭把绒褪了,收不敷会罚,过量则奖,鸭毛鸭绒全归联盟,不准养鸭户外卖。”

刘虞赶上了没见地过的皋牢之法,天然想体味个通透,不免带出了做学问的态度,一边自问自答,一边刨根问底,“免除渔家发卖驰驱之劳,甚好。可一日三千斤渔获,以五铢钱现购?赊买?得渔获再售,自用?这很多渔获,又如何储存,耗损?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