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芳寻踪_第九十八章:金良面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等金良自谦。郭嘉想加强吕布在司马徽这边的好印象,便弥补道:“郭嘉素闻金将军有一个大汉贤才册,不知那贤才册上可有我熟悉之人?”言下之意,便让金良说出更多的人名,让这识人之能获得司马徽进一步鉴定,今后以后。金良伯乐佳誉更鼓吹四海,更无益于金良征召人才。

徐庶把《游子吟》念了两遍,想起家里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脸上不由流出两行热泪,本身这个不孝子可不能再让老母为本身担忧了,想到这里。他扑通一声跪在金良面前:“徐庶拜见明公,徐庶愿携母前去荆州。还望明公收纳。徐庶愿为主公效死,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徐庶细细想了一下,神采大变:“董卓曾在西凉顶撞主帅张温,又回绝朝廷任命的少府、并州牧之职,回绝把兵权交给皇甫嵩,并且他领五万乌合从西凉来洛阳,一起上招兵买马,竟然扩大到十万余众,若非心存异志,必不会如此行动,可叹朝廷诸公无可何如之,竟然坐看董卓尾大不掉。董卓既然心存异志,必然不甘屈就于袁隗、袁绍等人,袁氏兵力不敷,在洛阳无可何如董卓,便会出京来汇合关东诸侯,关东诸郡县多有袁氏的弟子故吏,袁绍若振臂一呼,必然应者云集,到时候董卓与袁绍必有一战,而烽火不免就伸展到颍川,如同多年前的黄巾之乱。”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绝好辞赋,不想金镇南竟有如此文采!”

金良被郭嘉这顿马屁拍得舒舒畅服的,但贰内心晓得本身几斤几两,如非有了后代的经历见地,本身的他跟本来比起来本性谨慎一些。如果想要谋取天下,必然少不了郭嘉如许的奇才。便推心置腹道:“奉孝,吾虽鄙人,略通识人之道,足下之才可比建国陈平,当可在吾麾下一展所长。”

把郭嘉比作大汉建国功臣陈平,主公这个超大马屁拍得郭嘉感激涕零。这个年青人一向是不拘末节,浪荡处世,又是豪门出身,平生老友只要荀彧、田丰等数个忘年交,其他世家后辈如陈群等人甚是不待见他,他也很少获得世人赞成,越是如此,这个年青人越是巴望获得世人的赞美,可世人常常白眼与之。久而久之,颍川书院便有了两个独行客,一个是徐庶,一个是郭嘉。

司马徽微微一笑道:“是绊脚石,就一脚踢开;是垫脚石,就踩上去。”

陈琳跟从金良身后,听金良吟诵完。赶紧拿出笔墨,将金良方才吟诵的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感慨道:“主公此作,不拘情势。却应时应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之句甚妙,主公高才,陈琳敬佩之至,只是主公向来以武勇著称,不知何故有此文采?”

一旁的郭嘉朗声大笑:“元直,多虑了。你为水镜先生的弟子,怎会不晓得水镜先生已经预感到颍川必遭兵乱,他白叟家已经筹办迁往荆州。我们只须劝服先生跟从主公前去金良邺城,先生能够持续在那边教书育人,我们也可在给主公效力之余持续跟从先生就学。”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