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1:地球往事_第37章 后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品德原则吗?往小处说,这是科幻迷们很感兴趣的一个题目;往大处说,它能够关乎人类文明的存亡存亡。

要答复宇宙品德的题目,只要通过科学的理性思惟才气让人佩服。这里我们能很天然地想到,能够通过人类天下各种分歧文明的演变史来同宇宙大文明体系停止类比,但前者的研讨也是非常困难的,有太多的没法定量的身分纠结在一起。比拟之下,对宇宙间各文明干系的研讨却有能够更定量更数学化一些,因为星际间悠远的间隔使各个文明点状化了,就像在体育场的最后一排看足球,球员本身的庞大技术行动已经被间隔隐去,球场上呈现的只是由二十三个点构成的不竭窜改的矩阵(有一个特别的点是球,球类活动中只要足球赛闪现出如此清楚的数学布局,这也能够是这门活动的魅力之一)。

阿谁将在“地球旧事“中垂垂展开的图景,必定会让畏敬心中品德的读者不舒畅,但只是科幻罢了,不必当真。:)

哦,最后说的当然是最首要的:感谢大师!

我以为零品德的宇宙文明完整能够存在,有品德的人类文明如安在如许一个宇宙中保存?这就是我写“地球旧事“的初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外洋科幻作家们是偏向于必定的答复的,当时的科幻小说中,外星人都以慈眉善目标形象呈现,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宽大,指引着人类这群迷途的羔羊。金涛的《月光岛》中,外星人安抚着人类受伤的心灵;童恩正《悠远的爱》中,人类与外星人的爱情凄美而绚丽;郑文光的《地球镜像》中,人类品德的低下,乃至把技术程度高出几个数量级但却怀有菩萨心肠的外星文明吓跑了!

哦,这个假想中的系列叫“地球旧事“,没有太多的意义,科幻与其他胡想文学的辨别就在于它与实在还牵着一根细线,这就使它成为当代神话而不是童话(当代神话在当时的读者心中是实在的)。以是我一向以为,都雅的科幻小说应当是把最空灵最猖獗的设想写得像消息报导普通实在。旧事的回想老是实在的,本身但愿把小说写得像是汗青学家对畴昔的实在记叙,但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在人类天下都很可疑,放之宇宙更不成能皆准。

我曾经堕入宇宙文明点状化的这类思惟游戏中不成自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打发时候,我常常编些无聊但自发风趣的软件,现在网上重新风行的电子墨客就是当时的产品。阿谁期间,我还编过一个宇宙点状文明体系团体状况的摹拟软件,将宇宙间的聪明文明简化为点,每个点只具有描述该文明根基特性的十几个简朴参数,然后将文明的数量设置得非常庞大,在软件中摹拟这个别系的团体演变过程。为此我就教了一名可敬的学者,他是研讨电网实际的,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妙手,算不上科幻迷但也是爱好者,他对我阿谁弊端百出的模型停止了修改。软件运转时最多的一次曾在十万光年半径内设定了三十万个文明,这个用现在看来很粗陋的TUBOC编的法度在286机上运转了几个小时,成果很风趣。当然,我只是个工程师,没有才气停止如许级别的研讨,只是一个科幻迷玩玩儿罢了,从科学角度讲得出的成果必定没甚么意义,但从科幻角度讲却极有代价,因为那些成果所揭示的宇宙间点状文明的演变图景,不管精确与否,其诡异程度是很难凭胡想出来的。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