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疏_第34章 (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之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琉璃空也。精金中也。现即假也。净宝精金相互映现。无碍融通不一不异。以此妙心而为所依。然后出世无量德用。故名治地 三修行住

身心快然。妙圆划一。获大安稳 前则天下圆明。此则身心圆明。本由迷倒。身之与心。外洎江山虚空大地。咸是妙明至心中物。今复本源。故身心天下妙圆划一。更无不同。法界一相。创证此境快然安稳。即分得涅槃安乐处也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蹑前干慧义也。创干欲爱。果法未沾。即用此心为信便利。标如来者显是果法。此下总示

阿难。是善男人。欲爱干枯 持戒清净。阔别贪淫。故名初干。即断烦恼障也。干义有二。一欲尽故曰干。二但慧故曰干。今即初义根境不偶 由三昧力。返流全一。破所知也

住戒安闲。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戒根圆净。过累不拘。故云安闲。以此为足游履十界。妙用现前随欲好处。故名愿心 三十住十。一发心住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比丘四重。尼复加四。谓触八覆随。故云八弃。梵云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者。永弃佛法边外。如同死尸大海不受。故名为弃。入大乘道而先学小者。十轮经说。若不先学小乘。即学大乘。无有是处。乃至云。有力饮河池。讵能吞大海。是故统统菩萨。皆先学三乘。唯不究竟证于小耳 二明好处二。一远多过累

真信了然。统统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 蹑前信心也。妙信常住。不偏不邪。纯一真如。故云真信了然。统统圆通者。了三科法无不是如也。无明妄图既亡。阴界天然摆脱。故云不能为碍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风俗通一夺目。唯以夺目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圆妙净智。无二边之杂。无妄图之伪。故云纯真。现用安闲。故云发化。乃能融通风俗。独一精真。以真精智进真净行。故名精进 四慧心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智行奥妙。冥通果德。故云行与佛同。天然合佛慈种。名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者。以佛权实二智为父母。故维摩云。智度菩萨母。便利觉得父。既分入果智密合果德。故云冥通入如来种 五便利具足住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比方琉璃内悬宝月 此叙证本相也。国土融真。圆明表现。故如琉璃内悬宝月。清净者空义。琉璃宝月空假中也。故圆觉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乃至一天下多天下清净等

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促学习行渐次 今后第三渐次。随起何行。随行附义以立位名。不离前来密圆净妙境智行也 二明职位不同。夫论职位者。皆是诸佛菩萨亲证境地。约断伏次第发真妙勤奋力浅深。以立位次。起信论云类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以分地前地上及究竟位。华严经智度论。约入大海。辨服从浅深。但迟速有异。分根性利钝。如涉长途非无里数。诸大乘经。若说划一法界。无佛无众生。则无职位可立。如华严经云。众生妄别离。有佛有天下。若了真法性。无佛无天下。楞伽云。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阔别觉所觉。又云。寂灭真如有何渐次。上文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天下众生。此等令观一真法界本来划一无修无证亦无迷悟。故无职位可立。此显心真如门也。若依心生灭门。有迷有悟。识然修证不同分歧。且圆顿大乘。无过华严涅槃仁王璎珞大品法华等经。虽明法界划一无说无示。而菩萨行位整天炳然。故华严云。不为钝根下劣众生说于职位。仁王云。若言越此职位得成佛者。是魔所说。此则异诸外道天魔各自谓得无上觉道不说职位。今显佛法有不思议功德。旷劫修行。因圆果满。方称究竟。又诸经论成登时位多少分歧。仁王五十一名。璎珞五十二位。华严四十一名。大品四十二位。此经五十七位。下文复云六十圣位。圣说分歧。或开或合。各是一意。若约露台圆教位次对今经者。有同有异。同故地前俱是证位。异故此干慧心便是第三渐次无生忍中。随义建立。分歧露台入初住时方证无生忍也 文九 一干慧地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