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_第80章 江水一(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洛水又南迳洛县故城南,广汉郡治也。汉高祖之为汉王也,发巴渝之士,北定三秦。六年,乃分巴蜀,置广汉郡于乘乡。王莽之就都,县曰吾雒也。汉安帝元初二年,移治涪城,后治洛县。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常有哭声,闻于府中。

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昔岑彭与吴汉溯江水入蜀,军次是地,知而恶之。

江水又东别为沱,开通之所凿也。郭景纯所谓玉垒作东别之标者也。县即汶山郡治,刘备之所置也。渡江有笮桥。

江水又与符黑水合,水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县故犍为之属县也。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刘禅延熙平分觉得郡。导源汾关山,北流,有大渡水注之。水出南广县,北流注符黑水,又北迳僰道入江,谓之南广口。渚水则未闻也。

常璩云:李冰导洛通山川,流发瀑口,迳什邡县。汉高帝六年,封雍齿为侯国,王莽改名曰美信也。

又东南过僰道县北,若水、淹水合从西来注之。又东,渚水北流注之。

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小,所谓发源滥觞者也。汉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扬雄《反离骚》云: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骚》也。江水自天彭阙东迳汶关,而历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分蜀郡北部,置汶山郡以统之。县本秦始皇置,后为升迁县也。《益州记》曰:自白马岭回行,二十馀里至龙涸,又八十里至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至石镜。又六十馀里而至北部,始百许步。又西百二十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馀步。又西南百八十里至湿坂,江稍大矣。故其精则井络缠曜,江汉昞灵。《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书》曰:岷山导江,泉流深远,盛为四渎之首。

又东过江阳县南,洛水从三危山,东过广魏洛县南,东南注之。

《广雅》曰:江,贡也。《民风通》曰:出珍物,可进献。《释名》曰:江,共也。小水流入此中,所大众也。东北百四十里曰崃山,中江所出,东注于大江。

汉武帝元朔二年改梁曰益州,以新启犍为、牂柯、越巂,州之疆壤益广,故称益云。初治广汉之雒县,后乃徙此。故李固《与弟圄书》曰:固本年五十七,鬓发已白,所谓容身而游,满腹而去。周观天下,独未见益州耳。昔严夫子常言:经有五,涉其四,州有九,游其八。欲类此子矣。初、张仪筑城,取土处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顷池是也。城北又有龙堤池,城东有千秋池,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西南两江有七桥,直西门郫江上,曰冲治桥,西南石牛门曰市桥,吴汉入蜀,自广都令轻骑先往焚之。桥下谓之石犀渊,李冰昔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渠于南江,命之曰犀牛里,后转犀牛二头在府中,一头在市桥,一头沉之于渊也。大城南门曰江桥,桥南曰万里桥,西上曰夷里桥,下曰笮桥,南岸道东有文学,始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永初后,书院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后州夺郡学,移夷里。道西城,故锦官也。言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光鲜,濯以佗江,则锦色弱矣,遂命之为锦里也。蜀有答复水,江神尝溺杀人,文翁为守,祠之,劝酒不尽,拔剑击之,遂不为害。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