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风飞扬_第49章 傩场探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敢情这“缘竿”演出另有景象设定?杨凌饶有兴趣地把重视力转移到了两名男童身上,想瞧瞧哪个最早攀到竿顶,能抱得美人归。

所谓古时百戏中的“缘竿”,实在近似于现在的高空杂技,由一名大力士架起长竿,几名演出“缘竿”的小童攀上长竿,在竿上做出各式百般高难行动以吸引观众。

三名小童绕场一周,每小我讨要来的赏钱寥寥无几,手擎长竿的壮汉绝望之余,便把心中的怨气撒向了三个孩子,绷着脸冲他们吼道:“娃儿们,明天都打起十二分的精力来,亮出你们的绝活给各位长幼瞧瞧,收场了啊!”

杨凌来到城西傩场时,已是日上三竿时分了。傩场里并不如他想像的那么热烈,十几个演出百戏的圈子固然已经摆下,伎人们也都做好了筹办,但前来旁观百戏的人却未几,只在一个演出“缘竿”的圈子四周站有几十小我。

话音未落,只见那女童起首纵身攀上了高竿,如同一只松鼠般敏捷爬到竿顶,在竿顶单手抱竿,身材绕着竿顶转了一周,摆出个表态的姿式。

既然从老来口中已探知了场驿里并没有本身此行要找的人,而以他的身份,前去城中职员堆积的场合刺探动静又是他能想到的最好,也是独一一条渠道,杨凌一旦盘算了外出刺探动静的主张,说做就做,耐着性子逼迫本身躺在床上又眯了两个时候,一向熬到窗外天光大亮,略微感觉脑筋、身上轻爽了一些,便支撑着起家洗漱换衣已毕,也没和老来打声号召,单独出了场驿,直奔开设于石龙郡城西的傩场而来。

所谓的傩场,实在就是用夯土墙围成的一所占地约五六亩的封闭院落。

杨凌是哪儿人多就往哪儿钻,见此景象,毫不游移地插手了旁观“缘竿”演出的人群。

当然,在幕府地点地创办这么一个文娱场合,冼夫人也有借此加强她对岭南诸俚部落统治力的考虑。由此,石龙郡城西的这座傩场日渐生长成为了岭南地区最负盛名,也是最热烈的大众文娱场合。这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已是很可贵的了。

“男娃们,谁先攀上竿顶捉到这女娃,她就是谁的媳妇了,还不快上?“擎竿大汉待喝采声稍歇,便做势催促两名男童道。

“细仔,都是看过了才赏钱的,哪有没收场就伸手要钱的?”杨凌身边一人见那名女童走过来向他讨要赏钱,便笑着逗她道。

围观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喝采声。

此前杨凌已经体味到,岭南地区与隋朝统治下的别的地区分歧,大要上这里固然也建立了郡县制,设立了由朝廷同一任命的刺史、县令等处所行政长官,但因为一则岭南向被当时的支流社会视为蛮荒之地,仕进的人们大多不肯被派来岭南当官,二则岭南自西汉以来就有推奉俚人出身的南越王为共主的传统,岭南人尊奉的是南越王,而非远在关中长安的隋朝天子,也使得隋朝在发兵伐灭南陈以后,只能采纳以俚治俚的体例加强对岭南的统治,由此便在岭南一带周遭千里的范围内实际构成了以冼夫人幕府为最高军政构造,尊奉冼夫报酬岭南圣母(职位约莫相称于汉朝的南越王)的局面。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