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桌,以密斯为主。
“未几,给了10斤玉米、10个鸡蛋!”被叫做二哥的男人答道。
“是吗?那也行啊!唉~~饿家死掌柜滴就是一根筋,死活不放小六子去从戎!”
……
“得了得了!”
“咳,各家不一样,我和李延山的干系你又不是不晓得,再说了,这礼就是个来往,等我家里的老迈也结了婚,他还得给我送归去!”听到对方惊奇,二哥解释道。
说道李延山一家,也算人丁畅旺,伉俪俩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李大鲁本年23岁,在家务农。小儿子李小鲁21岁,参军1年多了,另有一个小女儿13岁,正处于“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年事。
“呸!也就他爹金贵,死小子可懒呢,一天到晚肇事,要不是他爹希冀着他传宗接代,我早打断他的腿了!”
“他娘,你把这3个月分到的30斤白面拿出20斤来,做成喜面,别的再宰两只鸡炖出一大锅鸡汤,做成鸡杂面,待中午给前来的客人一人盛一碗沾沾喜气。餐座上,我们摆上足分量的这几天赶制出来的黄馍馍,再把地里的菜能摘的都摘掉,洗洁净了拌上菜油和雪盐(村里乡亲们对于王凡带畴昔白盐的称呼),配上咸菜噶头,另有老二托人捎返来的火腿和腊肠,除了留下一部分等老迈的媳妇进门,给他们开开小灶外,其他的都切了,一桌多摆上点,估计有这些就差未几了!”这几天一向揣摩婚宴的李延山有条不絮的说道。
“要说李老夫有福了,呵呵,二儿子在军中这么能闯,将来必然是位将军!”喜好侃大山的炎黄民族,不知不觉就将这一良好传统揭示出来。
“娃他爸,明天婚宴我们上甚么饭?”李大鲁的母亲问道。
“10斤?还未几,我咬咬牙,才从家里拿了5斤!”
“娘!我想再吃口这个!”一个6、7岁的小孩指着腊肠,开口道。
“中,中!翠儿,等明天过了门,你就是李家媳妇了,到时可不能再耍小性子!”一边帮女儿梳头,赵翠的母亲一边叮嘱道。
“拉倒吧,甚么每天啊,一个月就一次,并且又不是每个参军家庭都一样,传闻是在疆场上缉获战利品,才气换回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