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我当家_第八十章 定计官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摆设伏贴,曹操问道:“何人前去襄阳、江东,与刘表、孙策修好?”

曹操大喜道:“崇如,那你说说,孤该如何出兵呢?”曹操现在对刘墉那是越来越赏,越来越喜好,这个不知从那里冒出来的年青人脑筋里有着太多令人欣喜和意想不到的主张。

综上四点,决斗非官渡不成。”

刘墉安闲答道:“参兵力、地形看,现在袁绍兵多将广,数倍于明公;千里黄河,袁军到处可渡,丞相若分兵扼守,袁绍只须集合兵力攻肆意一处便可一击而溃,如此防不堪防。何况青州在黄河南岸,已为袁绍所占有,再沿河设防,于势倒霉。

刘墉心中一怔,忙定定神,躬身答道:“丞相,依小将之见,丞适宜尽早运营,主动反击,方能未雨绸缪。”

贾诩摇了点头道:“明公,刘景升坐拥荆襄七郡,据地数千里,兵甲十余万,民殷国富,岂会等闲投降?孙策威震四方,部下文臣武将云集,势不成当,短短数年,尽拥江东之地,又有长江通途为樊篱,亦非投降之士。”

刘备忧心忡忡隧道:“曹操部下虎将如云,几个谋臣又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尽早杀之,又怎会同意派刘备带兵前去?”

“刘表、孙策即便与丞相缔盟,也不成掉以轻心。此二人皆非取信君子,若只是隔岸观火倒也罢了,就怕其趁丞相与袁绍交兵胶着、难明难分之时趁火打劫,不成不防。”

“十胜十负论”极其驰名,是郭嘉通过对曹、袁两家各个方面的对比、阐发而得出的结论,言道曹操有十胜,而袁绍则有十败。不过,刘墉对此却很有些不觉得然。汗青上官渡之战虽以曹操的胜利告终,但客观来讲,袁绍的兵力远甚于曹操,机遇也远比曹操多很多。只是因为太多不肯定的身分,使得这些机遇一个个地从袁绍的指缝间溜走,他一个也没掌控住,这才培养了这场汗青上极其驰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范战役。

建安四年(199年)八月,为了争夺计谋上的主动,曹操派兵进军黎阳,命河内太守魏种管束袁绍从并州方面的打击,保障左边翼;命建武将军夏侯惇率大部戍守敖仓,派一部驻守孟津,以保护左边安然;命平虏将军于禁带领步骑两千驻守延津,东郡太守刘延,扼守白马,共同阻击南下的袁绍军;留东平相知兖州事程昱率兵戍守甄城,以保障右翼安然;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攻陷齐、北海等地以管束袁兵。同时,按刘墉之策,其他各处也停止了呼应的防备。

“现在吕布身故,袁术败裂,张将军该何去何从?然天下之大,将军能投者唯有曹公。”刘墉微微一笑,持续说道:“将军若投曹丞相,有三利而无一弊。曹公丞相之位乃当明天子亲封,以天子之名挞伐四海,这是一利也。现在以权势比拟,袁绍强而曹公弱,袁绍有你只如锦上添花,曹公得你却似雪中送炭,这是二利也。第三,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踌躇多疑,将军若去可贵重用;而曹公则分歧,曹私有王霸之志,容人之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前者仇敌厥后归顺而受重用之人比比皆是。有此三利,将军另有何疑虑?”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