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征途是民国_第559章 不过正不能矫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显,辛亥反动的狂涛巨澜,赐与这个偏僻小山村形成的打击并不那么激烈。也有外出赶脚驮盐的人返来讲:“民国年不兴男人留辫子。”但为了慎重起见,马家阳湾和四周很多村庄的大多数人,脑袋前面仍然拖着那条猪尾巴似的辫子。

以拔除白话为核心的“文学反动论”一抛出,新文明阵营但愿他暴跳如雷、抖擞辩驳,幸亏争辩中扩大新派观点的影响。不料这个老怪物一点不像设想中的那样,他始终懒得撰文表态,只在讲堂上随口挖苦口语文语法不通,说:甚么“妓‘女’改进”?要把良改掉?要改进为娼啊!

他对刘半农出言不逊也是事出有因。前不久刘半农曾在一名法国传授前大谈音韵,可巧对方是位音韵学家。一辩驳,洋相就出大了。胡适为此曾经笑话过他。

江大帅面前这个村庄就是如许一个苦焦的拐岔小山村,贫困与辛苦像两根套绳,紧紧束缚着乡亲们,拖着沉重的风景,一代一代艰巨前行。

“玄同呀!”

走进大‘门’,绕过影壁,是一线面南的五孔正窑,窑基抬起约两尺余高。东西两侧各有三间配房。‘门’楼两边的高围墙下,一面是仓房,一面是牲口棚圈,构成一个很对称也颇讲究的农家四合小院。这类盖造格式在清末民初的西北乡村是很时髦的。

白叟家拉着孙儿就想走。

胡适苦笑着耸耸肩,摊开双手,一副名流风采地说:“这不要紧,观点分歧的人,观点另有前后快慢呢。”

胡适感喟一声,拿起《新青年》,指着一段笔墨说:“这骂得过分了吧?‘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如许的谈吐有失公允?这不是人身进犯唾骂是甚么?并且,攻讦名礼害人但不是要颠覆儒家学说,反对传统中的某些痼疾却不是要通盘反传统,在新文明活动和文学革射中,我实在想不通,在倡导文的同时,为甚么必然要把白话斩尽扑灭?莫非新文学的鼓起,就意味着传统文学一文不值?”

小院子里传来读书声。先生一句一句领着念,头一阵读书声惊飞了檐下的一窝麻雀,也突破了小山村的沉寂。

如果江大帅在这里,必然会拍案叫绝的!

“之以是选中林纾来充当这个不利的角‘色’,就是因为林纾名头大呀!”钱玄同说。

“是半农呀!”这回,陈独秀重视地瞧了一眼沈尹默。

陈独秀大包大揽地说:“如许制造一些氛围,也何尝不成。”

……

马家村固然地处偏僻,但却并不是能叫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距村庄驻扎着一支步队,老百姓称之为“民团”。说是保护处所治安,实在是刮民、扰民。他们的首级就名叫马占魁。

“那‘记者’是你么?”沈尹默又问,仍然是吃惊的神‘色’。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