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窨井里直播穿越_第9章 我和大内高手过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后这一下,我用到了乾坤拳中的“以指为剑”点穴法,让他防不堪防,他如何也不会想到,我竟然能谙练应用乾坤拳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看似他顿时就要刺到我时,我却一个原地侧倒,再顺势双手抡棍,聚力朝其在前的右腿膝盖扫了畴昔。

我被封为“镇国公”后,不但成为了李进忠的眼中钉,还成为了另一小我的肉中刺。

却见他右手翻腕,腰刀的刀尖朝下插地,顺势右膝后撤跪地,试图挡住我扫来的这一棍。

我的棍舞得呼呼生风,拨、拦、拿、绞、缠、撩、挂、截、封、压、轴、击、扫、劈、云、架、戳、挑、点,直取快攻,招招制敌。

我五岁习武,精通刀枪棍棒,也看过很多先容当代兵器和拳种的册本,晓得每种兵器的用法和感化、上风与缺点。

练习久了,桩会被靠飞、树会被靠断、墙会被靠倒,其能力之大,可见一斑。

明朝时,飞檐走壁的轻功,刀枪不入的金钟罩铁布衫,实在是不存在的,它们只会呈现在我们当代的小说或者影视剧中。

你来我往,你进我退,一来二去,我俩已打了十几个回合,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转眼之间,我俩已打了十几个回合。

只见此人以掌代刀,以指代剑。

这类拳法以脚、膝、肘、掌、指瓜代利用,顺势借力,以攻带守,巧打、点穴、卸骨相连络。拧腰转胯,活肩运肘,步走偏门,绕行穿越,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当他左手进犯我时,右手则护身;右手击打我时,左手则顾己。其脱手快如闪电,点穴如同触电。

我俩打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面红耳赤,不知不觉已有三四十个回合了,仍然不分胜负。

但是前人比我们当代人力量更大,身材要更矫捷,特别是习武之人。

明朝把白棓叫做棍,这类棍长八尺,重三斤八两,又叫少林棒。另一种首端有刃的白棓则称为大棒,大棒的顶端有鸭嘴形刃,长二寸,刃有中锋,一面起脊,另一面有血槽。

明军练习、教习技艺,均以练棍棒为主。

文武百官对我赞叹不已,朱由校坐在龙椅上也浅笑地望着我。

它要求练习者“蹬踢”时,进犯点落于敌手的膝枢纽以下,意在用“蹬踢”粉碎敌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奇妙地达到击倒对方的结果。

这时,他使出一招“顶风铁扇”,被我化解后,又使出一招“摆肘逼门”,我一个“贴身靠”近身,俄然用手指戳向他的软肋。

这时,只见他一枪朝我咽喉刺来,我双腿曲折,身材敏捷后倾,手掌、手臂和双肩同时着地,然后右腿敏捷左摆,右手抡棍朝其左小腿打去。

隔了几秒钟后,他轰然倒在了地上。

当然,他们的武功不像我们现在的技击,不是花架子,招招致命。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