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归处_第7章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97年3月11日

遗憾的是,我现在固然在“忘”的方面已经建立了有季羡林特性的学派,但是自谓在这方面还是钝根。真要想达到我那位画家朋友的程度,仍须尽力。如果想达到我在上面说的阿谁笑话中人的境地,还是可望而不成即。但是,我并不泄气,我并没有失掉信心,有朝一日,我总会达到的。勉之哉!勉之哉!

明天,我们的国度和群众都变得更加聪明了,与隔阂的间隔越来越远了。我们尽力扶植我们的国度,令群众的糊口程度越来越进步。对外我们决不侵犯别的国度,但也决不答应别的国度侵犯我们。我们也讲主持公理;但是,这个公理与隔阂是不搭界的。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有一些人常常觉得本身最聪明,他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锱铢必较,斤两必争。如果用正面手腕,大要上的手腕达不到目标的话,则也会用些负面的手腕,埋没的手腕,来蒙骗别人,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标。成果如何呢?成果是:有的人真能临时得逞,“东风对劲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大大地光辉了一阵,然后被人看破,由座上客一变而为阶下囚。有的人当时就能丢人现眼。《红楼梦》中有两句话说:“构造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话真说得又活泼,又实在。我决不是说,天下上大家都是这模样,但是,从中国到本国,从当代到当代,如许的例子还算少吗?

一小我活活着界上,必须措置好三个干系:第一,人与大天然的干系;第二,人与人的干系,包含家庭干系在内;第三,小我心中思惟与豪情冲突与均衡的干系。这三个干系,如果能措置很好,糊口就能镇静;不然,糊口就有忧?。

在这里,关头是甚么叫“义”?甚么叫“公理”?韩文公说:“行而宜之之谓义。”但是“宜之”的标准是因小我而异的,因民族而异的,因国度而异的,因态度分歧而异的。不懂这个事理,就是“隔阂”。

至于小我心中思惟豪情的冲突,则多数起于私心邪念。解之之方,唯有毁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安好乃至远”,庶几近之。

这件小事给了我一个首要的经验,我今后离开了隔阂党。

无复独多虑。

但是我的影象机构也逐步呈现了题目。固然还没有达到画家老友那样“神品”的程度,也已很有可观。在这方面,我是独辟门路,创建了有季羡林特性的“忘”的学派。

如许小小的悲笑剧,一出刚完,又会来第二出,偶然候对于同一小我的姓名,竟会上演两出如许的戏。并且呈现的频次还是越来越多。本身不得不承认,本身确切是老了。郑板桥说:“可贵胡涂。”对我来讲,并不可贵,我于偶然中得之,岂不快哉!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