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日本史_侵占琉球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尝到长处的日本,完整看清了与本身一水之隔、大清朝这个“庞然大物”,竟然是如此的软弱。世人皆有欺软怕硬的劣性,在好处面前表示得特别较着。因而,琉球成了一次摸干脆的行动,成了鞭策“大陆政策”最强的助力。

1871年11月27日,一艘载有66名前去中国停止贸易的琉球人的船只,在返国途中因遭受飓风,漂到了今台湾南部,船上一些人因同台湾本地的牡丹社民产生抵触而被杀,其他人则由清当局送回琉球。这一事件被清廷称为“牡丹社事件”。

琉球情势的急剧恶化让清廷认识到了题目的严峻性。1879年3月,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到中国,李鸿章但愿格兰特能从中调停此事。但当格兰特停止补救时,日本人却拿出《北京专约》当中“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中国不指觉得不是”一条,以为既然清当局承认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就即是承认了琉球是日本的领地,这让格兰特束手无策,也让清廷哑口无言。至此,因清廷的败北无能,终究未能窜他日本侵犯琉球国的究竟。

1874年6月,清廷委任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沈葆桢到台后,主动加强战备,死守城池,在台日军固然接连攻破了十几个原住民部落,却很难向台湾的市镇推动。因为补给不及时,加下水土不平,很多日本兵士得了感抱病,灭亡者靠近全部侵犯军的三分之一。蒙受了庞大丧失,破钞了巨额军费却没有占得涓滴便宜的明治当局只得命西乡从道撤兵。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定鼎北京。琉球王国遣使来到中国要求册封。因为当时海内战乱尚未停歇,并且清朝以为琉球王国还未将明朝赐给琉球国王的印信上缴朝廷,以是琉球王国第一次向清朝要求册封没能胜利。

英国公使威妥玛一向在存眷日本的意向,当他得知日本军队登岸台湾后,当即向清朝当局陈述了这一事件。清当局一开端对日本入侵并没有高度正视,觉得只是日本犯警之徒的骚扰。不久,卖力交际事件的李鸿章在连续接到英、德、美等国的陈述后,才熟谙到此次事件的严峻性,随即上奏清廷,要求派员措置台湾之事。

1654年,因为清朝的干预,日本权势退出了琉球王国,为感念恩德,1655年,琉球王国再次遣使来清朝朝贡。这回使者上缴了明朝的印信,但愿能获得正式的封号。因而,顺治天子向琉球王国公布了《敕琉球诏》,封琉球国王为尚质王,确认了琉球王国作为清朝属国的职位,规定了琉球王国的朝贡时候和所行职员的数量。到了康熙元年,康熙天子再次向琉球王国公布了《敕琉球诏》。在这份圣旨中,对琉球王国王位担当做了详细规定,只要被清朝敕封今后才气称王,没有敕封前,只能称作世子。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