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_二 调和多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开天京后,陈成全和李秀成便调兵遣将,从长江北、南两面别离向西挺进,约好一个半月后在武昌相会。北面陈成全带着林绍璋、周国虞、康禄,点起二万人马,号称七万,由和州过庐州,欲掠过桐城,再走太湖进湖北。为壮阵容,陈成全又商定龚德树率三万捻军南下。在曾国荃看来,陈成全此举明显是冲着安庆而来的。他将这一阐发向大哥作了陈述。曾国藩决定调多隆阿、鲍超率部在桐城县挂车河、孙城一带截击陈成全的军队。

当年那颗奇特的玛瑙,多隆阿天然没有上交朝廷,曾国藩也从不问起,相互心照不宣。这几年多隆阿一向转战在鄂皖交界之地,时有败仗,曾国藩夙来对他优容相待,复出以后,更成心皋牢他。多隆阿凡有战绩,曾国藩便抢先奏报朝廷。客岁,多隆阿已授福州副都统,他感激曾国藩;二人相处,遂日渐和谐。为使多隆阿更卖力,此次多、鲍协同打援,曾国藩又命多为主,鲍为副。但鲍超不睬解曾国藩的用心,他不肯居于多之下。

徐珂编撰《清稗类钞・调侃类》:"捻匪之乱,某镇军戍守淮西,大搜官方鸡鸭,以供馔崤。或戏作诗云:风卷尘沙战气高,穷民香火拜弓刀。将军别有如山令,不杀长毛杀扁毛。"

多隆阿来了,身后跟了一个侍从额尔真。多隆阿固然能讲汉话,却不识汉文,常日公文书牍,凡汉文均由额尔真朗读,复书亦由额尔真代庖,额尔真也老是跟着他插手各种会晤。

多、鲍反面,使曾国藩颇伤脑筋。打援,首要靠鲍超的霆字营,不能撤鲍超;多隆阿在安庆四周兵戈多年,地形熟谙,也不能换多隆阿。鲍超英勇,但脑筋简朴;多隆阿硬打不可,但算计尚可。二人要携起手来,才气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早几年,曾国藩措置如许的事,必然采纳倔强的办法,要么逼迫鲍超听多隆阿的号令,要么决然调离多隆阿。但现在的曾国藩,不想用如许生硬的体例了。他温语安抚鲍超,留他住下,一面派人去挂车河,将多隆阿请来。

"大人,多隆阿的本事,你老比我更清楚。他那里是兵戈的质料?我在他之下,今后我的功绩都变成他的了,我不干!""世称多、鲍,实在多那里能够比鲍。"曾国藩笑道,"这点我内心稀有,你放心去。鲍提督的军功,多副都统是夺不去的。"高帽子一戴,鲍超欢畅了:"好吧,我听大人的。"鲍超带着八千人渡江而北,按期驻扎在孔城至罗昌市一线上。按湘勇兵戈的一贯风格,扎起二十座营房。营房外挖深沟一道,沟里插满竹签、波折。沟外巡查,沟内架炮。营房表里,戍守得严周到密。十天畴昔了,多隆阿的绿营未到防,陈成全的声援也未到,鲍超松了一口气。

加入书架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